BK018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
目 录
序一…………………………………………………………………杨新 8
序二……………………………………………………………………………耿宝昌 1 0
序三…………………………………………………………………李辉柄1 2
前言…………………………………………………………………吕成龙 1 4
图版目录……………………………………………………………………· 1 6
图版
明代仿古瓷……………………………………………………………………………………一 2 4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仿古瓷…………………………………………………………………一 6 2
清代光绪朝至民国时期仿古瓷………………………………………………………………一 162
新近仿古瓷……………………………………………………………………………………一 214
重要窑址标本…一……………………………………………………………………………一 238
附录一历年窑址调查纪要…………………………………………………·· 272
附录二历代窑址调查论文目录……………………………………………… 278
后记……………………………………………………………………………………………… 280
序 一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古陶瓷31万余件。为了连贯陶瓷历史和增添名
品,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又新人藏了近3万件,总数达34万件之巨,
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半个世纪以来,对于院藏陶瓷的整理鉴别、陈列展出和编辑
出版,一直是文物研究工作的重心之一。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以上各项都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并培养锻炼出一批陶瓷专家和学者。
瓷器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自汉代始,经唐人宋,日臻精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远销
海外。然而自它从生活日用品进人赏鉴家视线范围以后,不但价值愈来愈昂贵,而且出现了
后代仿制甚至伪造前代作品的现象,致使古陶瓷鱼目混珠,真赝难辨。因此无论是陈列展
出、编辑出版,还是作艺术分析和史学论述,对古陶瓷的清理鉴别是最基础的工作。在这方
面的研究中,陈万里和孙瀛洲两位前辈,为我院率开先锋。陈先生借鉴考古学方法,从调查
古窑址人手,对传世古陶瓷进行研究。50至60年代初,曾带领一批年轻学人,奔赴全国各
地,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到大量的标本。这一远见卓识的行动,不但为后人留下了
一套完整的研究资料,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古窑址的被破坏,愈益显示出其珍贵与价值。
陈先生的陶瓷论著有《中国青瓷史略》、《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瓷器与浙江》等。与陈先生
风格不同,孙先生则熟悉古董行业掌故,特别是对古瓷的仿制伪造有深入的研究,以伪证
真,凭借他一双慧眼和丰富的经验,在古陶瓷鉴定上成绩卓著。他的《元明清瓷器的鉴定》
一文刚刚发表,即为当时香港报纸所转载。陈、孙两位前辈于古陶瓷的鉴定研究,各具特
长,同时共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为我院陶瓷学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不幸的是,正当他们的才能智慧有待充分发挥的时候,却于“文革”中双双含冤去世。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未竟事业,有冯先铭、耿宝昌两位先生继承,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前辈基础上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
“文革”之后,院里的文物研究工作逐渐步人正常。为开展科学研究,培养文物事业的
后续人才,由院里统一组织给专家配备助手。金石、书画、陶瓷等专家们纷纷走出院门,到
全国各地调查搜集资料,作更深人的研究,你回我往,仆仆风尘,极一时之盛。陶瓷方面则
由冯先铭先生率领助手继续对古窑址考察,采集标本。这一学术活动,引起了国外陶瓷学界
的密切关注。80年代,以收藏研究中国古陶瓷而著名的日本出光美术馆,曾提出与我院交
换瓷片,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先后进行了三次交换。随着古窑址标本的不断丰富,考古发掘
出土陶瓷的增多,以及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冯先生对于陶瓷史和鉴定的研究进入到了收获
期,论文不断发表,在陶瓷界享有极高声誉,被推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首任会长。由他组
织、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是我国第一部详尽系统的陶瓷通史巨著,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深
远的影响。可惜的是冯先生不幸于1993年病逝,遗著有《冯先铭古陶瓷论文集》、《三十年
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等。以陈万里、冯先铭为首的两代学人所辛勤采集到的古窑址标
本,他们生前都未来得及整理出版。李辉柄先生是当年参与考察者之一,现在正由他来继续
负责这一工作,图录有待付梓。耿宝昌先生曾受业于孙瀛洲,侧重于从传统的方法研究鉴定
古陶瓷。其为人淳厚,谦虚谨慎,手追心记,好学不倦;考察、鉴定、讲学,走遍了全中
国,远涉东南亚及欧美诸国,德高望重,所到之处,极受人敬重。以积数十年传统鉴定经
验,并吸收考古学方法,著成《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影响所及,为从业者所必备。诚如曾
在我院工作过的叶吉吉民教授所评,该书“论述周详,剖析精微,足以启迪后学,发人深思,
实属文物鉴定方面富有真知灼见、图文并茂之难得佳作”。我院的陶瓷研究,在陈、孙、冯、
耿的启动带领之下,李辉柄、王莉英、叶佩兰又形成一代学人,而更年青的一代,正在成
长。
陶瓷鉴定学研究,是一门艰辛的学问,尤其进入现代社会,一些利欲薰心者,不惜引进
现代化技术手段,仿制伪造古陶瓷,混淆视听,谋取暴利,给陶瓷鉴定带来了新的研究课
题。这需我们认真对待,除了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检测手段之外,同时要发挥博物馆的藏品优
势,集中专家们的智慧,共同协作来解决这些新问题。为了展示我院几代陶瓷专家多年来对
院藏陶瓷的整理和鉴定研究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为培养锻炼年青一代学人,院决定举办一个
《古瓷真品仿品对比及重要窑址标本展》和陶瓷鉴定学术研讨活动,及编辑出版图录。这些
都由老专家指导,年轻一代具体执行。展览公开面向观众,学术活动吸收文物博物馆界及同
行业者共同参与。我想这是有益于学界的事,故将缘起叙述于此。同时这也是对我院已故的
陶瓷专家陈万里、孙瀛洲、冯先铭先生最好的纪念和怀念。
下载地址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dl.dbank.com/c0mf9iaspm
图书是PDF格式的,如果没有安装阅读器,请点此下载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