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荷叶盏、托,为唐代越窑烧制,系青瓷。它由一盏一托组成。盏呈五瓣莲花状,口敞侈,深腹,有圈足;盏托呈四片卷边荷叶状,托中心部下凹形成一定深度,正好与盏的下腹部套合;通体一色青釉,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荷,亦称莲。《尔雅·释草》中说: “荷,芙渠……其实莲”。在古乐府《江南》中亦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说。它夏季开花,为淡红色或白色,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可观赏,能作药;由根茎膨大形成的藕,是美食,也能入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说它“出污泥而不染”,常被看作是洁身自好的象征。因此,仿荷作盏,用茶怡性,反映了古人的追求。这件荷叶盏的造型端庄清丽,灵秀潇洒,有强烈的装饰美,给人以庄重中不失秀美之感,从而使该件青瓷茶盏更具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
相传,茶盏始于唐代,因它的下部衬有托子,所以又叫茶托子,即后来的盏托。据李匡义《资暇集》载:盏托始于唐代宗宝应年间, 成都府尹崔宁,生活十分讲究。其女喜欢饮茶,但茶盏注入茶汤后,端茶时易烫手,深感不便。一日,她灵机一动,把蜡烤软,做了一个大小与盏底相同的蜡环,放在碟子上,再将茶盏置于环内,如此端盏饮茶,既不烫手,又不会使茶盏倾倒。后来,她让漆工按此做了个漆托,用它置盏饮茶。其父崔宁见了,十分高兴,因它是用来托茶盏的,就将这种碟子称做“托”。从此以后,逐渐流传开来,“人们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所以,茶学家一般认为,盏托始于唐代。现今出土的众多古代茶具亦表明: 还没有出土过比唐代更早的茶具盏托,这也就从一个侧面为盏托的起始年代做了“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