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金祖-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余金祖 余金祖 余金祖 男,1953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婺源县,高级技师。受上海博物馆周觉民老师绘画启蒙,业余自学二十余年。现供职于景德镇雕塑瓷厂,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87年创作设计“6寸储钱脸谱瓷雕”获景德镇市“青春杯”三等奖。1988年,首创陶瓷人物象形象棋瓷雕;1992年晋升为工人技师;1993年创作设计“林冲夜奔”瓷雕在首届江西省工人技师成果展评中获一等奖,并在展评会上献技创作漫画瓷雕“三个和尚”开创了漫画陶瓷雕塑的先河。1994年晋升为江西省首批高级技师。在此后又创作了漫画瓷雕“三个和尚”系列作品和一批如“渔趣”、“野渡”,“一醉九千年”、“独钓寒江雪”、“年趣”、“古镇闹春”、“灵龟听经”、“静悟”,“苏武牧羊”等几十件作品。1995年10月创作的作品“厄尔尼诺现象”被中国轻工总会选送参加日本美浓国际陶瓷大奖赛及国际陶瓷展。1999年景德镇市电视台《文化大视野》栏目播报其专题片;2001年8月7日被《江西工人报》文化宫栏目专版报道;作品以漫画和民间写实见长,集幽默、情趣、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井在继承了徽州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
-
余丽萍-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余丽萍 • 作品 余丽萍 余丽萍 艺名:余传怡,女,1973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9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得到陆如、方复等老师的悉心指点,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9年综合装饰作品“跨虎入山”发表在《景德镇日报》上。 在古代仕女、婴戏、花卉方面较突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其古代仕女作品,线条圆润流畅、五官端庄秀丽、姿态婀娜多姿、神情专注传情,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将传统的粉彩表现手法溶人现代艺术装饰的理念,使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富有时代的美感。 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协会会员。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的关门弟子,在陶瓷美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其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其用笔繁简有度、构图巧妙自然,作品风格多样化,不仅擅长新彩,而且还有泼墨成画的釉下青花功底。 余傅怡从艺多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中获铜奖。被评为2007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其作品并获金奖。作品先后被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众多客商购买购买并收藏。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余丽萍
-
杨菊英-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杨菊英 • 作品 杨菊英 杨菊英 艺名:秋艳,女,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现任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为景德镇第一批艺徒,曾跟随名师学艺。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不少作品选送国外展销,深受收藏家青睐与好评,并多次参加各地的艺术博览会,作品入编《中国现代陶瓷选集》,《景德镇陶研所陶瓷作品集》。 擅长花鸟画,作品具有构图精巧,设色雅致,运笔细腻的特点。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杨菊英 杨菊英
-
范自魁-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范自魁 范自魁 范自魁 男,1937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市,原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政协委员,古窑瓷厂厂长。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艺术瓷厂聘用高级工艺美术师。 1951年来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彩绘专科学校,曾师从陈慧赵先生。多年从事陶瓷彩绘工作,擅长粉彩颜料的配制与烧成,并承担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所礼品瓷、纪念瓷创作加工,与张松茂、吴康等合作创作绘制景德镇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北京机场等地大型壁画。 作品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粉彩、古彩、珐琅彩等装饰技法娴熟,色彩优势突出,笔法精妙入微,敷色细腻,秀逸淡雅。
-
欧阳玉萍-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欧阳玉萍 欧阳玉萍 欧阳玉萍 女,1971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200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师从夏忠勇,系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欧阳玉萍近年来绘制了大量陶瓷作品,其中100件瓷瓶“卓文君”获2001年江西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三等奖,作品1.8尺瓷板“晴雯撕扇”获优秀奖;作品墨彩瓷瓶“一树梨花细雨中”获2002年江西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晶展三等奖;作品“女红图”、“荷花翠鸟”被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陈列室收藏,不少作品被国内外人士所收藏。 欧阳玉萍擅长工笔仕女、工笔花鸟,笔下的仕女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笔下的童子天真活泼,作品令人爱不释手。
-
周志红-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周志红 周志红 周志红 女,1975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92年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美术专业毕业后进人景德镇红星瓷厂青花研究所从事釉下青花绘画工作,三年后改画釉上彩人物画。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美术设计专业,现供职于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自1992年以来,周志红一直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在釉下青花及综合装饰方面的技法娴熟。擅长画青花图案、山水、人物,作品洒脱、大气。
-
郑茂民-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郑茂民 郑茂民 郑茂民 男,1976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9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曾得到罗学正教授的指教,2001年创办“精艺轩”工作室。 郑茂民擅长画人物、花鸟,作品具有刻划细致,用色淡雅的特点。
-
俞悦来-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俞悦来 俞悦来 俞悦来 男,194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分配到景德镇雕塑瓷厂工作至今。 1993年创作的毛主席塑像“万古长青”被选为景德镇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百件陶瓷精品之一,并人编《伟人瓷韵》一书;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的邓小平同志塑像“万古流芳”被选送北京参加景德镇陶瓷精品展,后人编《景德镇城市百事通》一书。作品“喜上眉梢”被《景德镇陶瓷全集》一书收录。数年来,还先后创作了“拔剑钟馗”、“站关公”及三星、罗汉、观音等传统人物瓷雕数百件。 俞悦来先生擅于圆雕,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作品既注重人物形象的刻划,又注重与整体造型的完美统一,力求神形兼备。
-
秦觉民-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秦觉民 秦觉民 秦觉民 男,原籍江西省都昌县,1957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馆员。1988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少时善绘纸画,后系统学习了素描,色彩、油画等技法,1992年开始从事陶瓷绘画,现供职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任图书馆阅览部主任。 近年来创作了不少陶瓷作品,尤其是仕女及西洋人物画,将传统的釉上粉彩装饰技法与油画的表现技法融为一体,使瓷上的人物达到类似照片质感的效果,现代感较强,深得海内外客户及收藏家们的喜爱。论文“乾隆珐琅彩瓷上西洋人物与油画的关系”发表在1999年《景德镇陶瓷》杂志。擅长釉上粉彩,表现的题材以人物、图案为主,尤其擅长于画仕女、童子。
-
秦慧萍-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秦慧萍 秦慧萍 女,1963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设计班。现任“琦窑”瓷艺创作室主任,民艺商行经理。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会员。 在近二十余年的专业创作实践中,创作了不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装饰性强的陶艺作品。2001年作品“岁月”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6头青花釉里红茶具”获第二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日用瓷大赛一等奖;“春花”、“晚归”等作品在国内外多种评比中获奖。《景德镇陶瓷艺术》,《陶瓷研究》、《景德镇日报》等画册、报刊收录或发表其陶艺作品。作品清新秀丽,雅而不俗,尤其在刻划装饰方面,表现手法细腻,情趣盎然,别具一格。
-
徐德华-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徐德华 徐德华 徐德华 男,1957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87年毕业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2000年经考核获全国书画等级考核陶瓷美术专业二级资格,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创办“德华”工作室。 徐德华从小随父亲学习釉上绘画,1976年进景德镇雕塑瓷厂工作后,又拜许宏安为师,学习雕塑装饰。代表作有“郭子仪拜寿”、“月是故乡明”等。瓷板“梅、兰、竹、菊”获中国艺术研究会庆’97香港回归展一等奖。 徐德华的装饰艺术手法较广,在雕塑瓷装饰的基础上,将雕塑瓷的装饰技法与釉上、釉下彩的装饰手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用在雕塑瓷的装饰上,而且还运用在瓷瓶、瓷板上,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
徐铭华-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徐铭华 徐铭华 徐铭华 艺名:唐人,男,1963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79年跟随余竹青学画山水,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景德镇书画院特聘高级画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展览,“水乡”收录于《景德镇陶瓷全集》,另有多件作品被《千年瓷韵》《景德镇陶瓷百期珍藏版》等收录。擅长综合装饰,以画人物、花鸟为主,用笔工写兼备,构图简洁具有高雅俊秀的审美意蕴。
-
黄洪英-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黄洪英 黄洪英 黄洪英 艺名:黄英,女,196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技师。1986年毕业于景德镇技工学校陶瓷专业,后自费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学习。陶瓷彩绘技术日渐娴熟,作品集捏雕、镂雕、堆雕于一身,大型作品“综合装饰蟋蟀花筛”深受国内外陶瓷爱好者青睐。最新获奖作品“傲雪迎春梅花扇”被收藏家收藏。擅长陶瓷雕塑,尤长捏雕,作品深受陶艺界、学术界好评。
-
黄君-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黄君 黄君 黄君 艺名:黄子君,女,1973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1999年结业于北京画院,曾受到赵成明、杨瑞芬等老师指点,获益匪浅。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景德镇水墨画院特聘画师,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0年国画作品“长风”获景德镇市“世纪之光”美术作品预选展优秀奖,2002年1.6尺瓷板釉上彩“琴心”刊登在《现代陶瓷精品选集》中。 擅长釉上彩,对人物、花鸟画比较专长,陶瓷水墨彩更是别具一格。画风隽秀,笔调轻松,色彩绚丽,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
-
蔡志雄-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蔡志雄 蔡志雄 蔡志雄 男,1983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工艺美术师。现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师从熊钢如先生。加之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使其陶瓷绘画技艺及艺术修养得以较快提高。 作品多次参加在国内举行的各类陶瓷艺术展评会并获奖,其中釉上彩装饰“富贵图”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综合装饰陶艺获景德镇首届“香江杯”陶瓷新品大奖赛优秀奖。作品被日本、台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收藏。 陶瓷作品以工笔花鸟为主,作品色彩艳丽,构图新颖别致。
-
丁晓青-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 丁晓青 • 作品 丁晓青编辑本段回目录 丁晓青 男,安徽庐江人,生于一九七三年。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理事,上饶师范学院讲师,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 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六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陶艺专业研究生,师从当代杰出陶艺家李林洪教授,获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致力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作品浑然天成、别具一格,努力吸取西洋艺术的精华,开创了当代陶瓷艺术装饰领域的新局面,深受同行专家的好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有获奖,多幅陶瓷艺术作品被国家级刊物及杂志刊登,有的作品还被国际友人及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创作之余还从事陶瓷艺术理论的研究并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丁晓青 丁晓青
-
汪艺珉-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汪艺珉简介 • 作品 汪艺珉简介 汪艺珉 汪艺珉 (又名 汪立新) 男,陶瓷美术家、高岭陶瓷研究所釉上彩艺术室高级研究员。江西乐平传芳人,一九四五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平山草堂。其祖父汪野亭字平,系近代景德镇市陶瓷粉彩山水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父亲汪小亭是景德镇陶瓷名画家,系“珠山小八友“之一,景德镇市第一届陶瓷高级工艺美术设计师。汪 艺珉绘画自幼深得家传,为汪派粉彩山水第三代传人。十三岁进部陶研所,其姑母“全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汪桂英当时为部陶研所国家级工艺美术室主任部陶研所的耳濡目染和家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临摹古今名家名作,其绘画风格在继承家风的同时独具一格,其作品多次在上海、厦门、广州、柳州、深圳、株海等地参展。因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深受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汪艺珉
-
江向阳-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江向阳 江向阳 江向阳 男,别名江建立,1968年7月生,安徽祁门人,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武陵书画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惊梦斋美术工作室高级画师。
-
施蒂-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施蒂 • 作品 施蒂 施蒂 男,1966年2月生,原籍浙江余姚。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擅长陶瓷设计及工艺造型,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从事实验教学与陶艺创作。陶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1999年青花装饰“锦施蓝”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并被收藏,作品获《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中国工艺美术铜奖。《陶瓷撷英》、《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第二册、《中国陶瓷》等刊物曾发表其作品。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施蒂
-
王强-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王强 • 作品 王强 男,1968年8月生,安徽青阳人。毕业于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高等专业科学校艺术系教师。作品多用肌理、色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表现手法,作品在省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陶艺作品“雄鹰”入编《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强 王强
-
方漫-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方漫 方漫 方漫 男,1971年5月生,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师。擅长古彩、色釉综合装饰,作品多次参加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精品大奖赛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新加坡、台湾、香港等收藏家收藏。
-
黄萍-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黄萍 • 作品 黄萍 黄萍 女,1973年4月生,江西新建人。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教师。擅长新彩与综合装饰,陶瓷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新彩瓷板《香远溢清》入编《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陶瓷艺术作品》大型画册,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萍
-
王长平-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王长平 王长平 王长平 男,王长平 1973年 生于中国江苏省高淳县。1998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任职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从事陶瓷装置,水墨等创作。 2000年举办“Shoes”陶瓷装展; 2001年举办“《水》水墨展”; 2006年参加“《限制与自由》邀请展”; 2006年参加“《首届惊蛰之约》新锐艺术家邀请展”; 2006年参加“《以物为名》后雕塑展”; 2006年参加“《风水》现代艺术展; 2006年参加“《现世2》当代艺术三人展”; 2007年参加“《镇造》现代陶艺展”;
-
刘颖睿-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刘颖睿 • 作品 刘颖睿 刘颖睿 2001年9月 作品《青砖》入选首届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 2001年11月 第三届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展作品《大山水》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02年5月 《泥苑低语》刘颖睿陶艺作品展,上海 2002年9月 江西省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奖赛,《香幽月冷》获“银奖” 2002年10月 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作品《裘》、《涧》分获“三等奖” 2003年9月 作品《石装秀》入选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 2003年10月 首届“中陶杯”全国首届陶瓷艺术作品展作品《石·文》获“金奖” 2005年1月 亚洲陶艺网络联盟作品展(汉城) 2006年8月 受邀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 2006年10月 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作品《筛光》获金奖 2006年12月 第五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7年4月 韩中日陶瓷艺术交流展,韩国,利川 2007年6月 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作品展,北京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颖睿
-
周芳-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周芳 • 作品 周芳 周芳 女,1978年1月生,湖南安仁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自幼受父亲周国桢的艺术熏陶,酷爱陶瓷艺术,现任该院美术系教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作品《汉风》获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三等奖,《群英会》获市“巾帼杯”陶瓷精品大赛优秀奖,有些作品多为新加坡、台湾、香港的收藏家收藏。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周芳
-
刘海峰-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刘海峰 • 作品 刘海峰 刘海峰 艺名:笑楠,男,197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讲师。199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001年6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国际陶艺中心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2001年8月随学校访问团赴韩国青江文化产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2年6月作品“牌坊”人选第三届中国青年陶艺家双年展(杭州);2002年10月作品“梦界”、“牌坊”入选中国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梦界”获优秀奖;2003年6月作品“已孕”获江西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同年10月作品“天地人寰”人选第二届中国陶艺展并获优秀奖;2002年12月作品“已孕”、“梦界”人编《中国当代陶艺大观》(现代陶艺卷)。擅长陶艺雕塑,作品偏重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分析,有别于甜美型风格,材质的选用及表现手法等整体视觉冲击力较强。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海峰
-
刘乐君-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刘乐君 • 作品 刘乐君 刘乐君 女,1978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助教,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研究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为钟莲生教授。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01年作品“叶”入选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2002年10月合作作品“建筑·印象”挂盘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精品大奖赛铜奖;2003年9月作品“合声”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铜奖,同年10月作品“鱼和雨的世界”获“中陶杯”中国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乐君-刘乐君
-
刘琦君-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刘琦君 刘琦君 刘琦君 女,197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助教。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受教于郭文连、李林洪、李菊生、黄焕义等教授,现执教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 代表作有“民风”、“图腾系列”、“孕育”等。在校期间所创作的工笔人物被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评为优秀作品并被学院陶艺中心收藏,陶艺作品”获学院大学生美术、陶艺作品大奖赛三等奖。2000年参加}中韩大学生陶瓷交流会,作品“获’’和手工制作的“壶韵’’被选留韩国。在陶瓷创作中追求淳朴、自然的风格。作品创作多以手工制作:为主,色彩淡雅、清新,适应于现代居家装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黄宾-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黄宾 • 作品 黄宾 黄宾 生于1969年,199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刘校任教,为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员,景德镇高岭陶艺协会会员。毕业后注重现代陶艺的装饰与设计,推崇生活艺术化,将传统文化之精髓与现代陶艺完美结合,使其作品既有现代美感又有传统美感。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宾
-
程九发-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程九发 • 作品 程九发 程九发 1968年出生于江西省浮梁。1994年毕业于终于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系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会员。 程九发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程九发
-
汪勇-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汪勇 • 作品 汪勇 汪勇汪勇1972年出生与景德镇。199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1年结业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班。就职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从事现代陶艺、综合装饰、青花创作。其代表作《色釉----飞天》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2008年获江西省青年美展三等奖 2007年获江西省教育成果银奖 200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现代工艺展 2006年参加哈萨克斯坦文化交流展 2005年参加江西省博物馆走进大师展 2005年获江西之星银奖 2004年获景德镇中青年美术展银奖 2003年获全国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汪勇 汪勇
-
李白璐-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李白璐 • 作品 李白璐 李白璐女,1977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助教。现供职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任政治辅导员。 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2002年,作品“离乡”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2003年,作品“秦风”获江西省教师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奖赛三等奖,并人选《江西省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集》。 走现代陶艺的创作之路,擅长综合装饰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白璐
-
李伟-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李伟 李伟 李伟男,1979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助教。200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艺教研室。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2002年11月参加桂林愚自乐园雕塑展,2002年9月,参加第七届(龙泉)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展,2002年10月人选中国中青年陶艺家评比展。 李伟擅长人物、动物、抽象雕塑、生活陶艺及现代陶艺。作品风格独特,反映现实生活与人的内心世界。
-
余小卫-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余小卫 目录 • 余小卫 • 作品一览: 余小卫 艺名:余震,男,1969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助教。1995年毕业于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现执教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广东从事平面设计工作。2003年4月素描作品“传承”获2003年江西省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优秀奖,并与陶艺作品“红葵”、“韵”入编《江西省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集》。 作品以高温颜色釉装饰为主,善于利用窑变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作品一览:编辑本段回目录 余小卫 余小卫
-
周彤-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周彤 周彤 周彤196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学一级教师。自幼随父周时图学习绘画,1992年毕业于江西省教育学院,199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本科)。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论文“营造新的语境”发表于2003年《中国陶艺》杂志,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其中,作品“四秀春瓶”获1993年第四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二等奖;国画“青花恋曲”人选1994年江西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多件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周彤擅长将刻、画等多种表现手法结合起来,着意在传统陶艺表现技法的基础融人时代气息,使作品给人一种清新、靓丽的感觉。
-
郑丰银-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郑丰银简介 • 作品欣赏 郑丰银简介 郑丰银艺名:艺琪,男,1968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助教。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供职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系江西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95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举办个人陶艺展,景德镇市多家媒体都做了报道。作品“乡村”在1995---1996的《中国收藏年鉴》上发表,作品“老树”,“中国风”、“源”等在《中国陶瓷》杂志发表,《江西科学报》中发表了部分水粉作品。 把浮雕与陶瓷色釉巧妙结合,用现代装饰形式来表现对象,构思新颖,画工精美。 作品欣赏编辑本段回目录 郑丰银 郑丰银 郑丰银
-
俞斐-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俞斐介绍 俞斐介绍 俞斐 女,1978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助教。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受教于郭文连,李林洪、李菊生教授等,现任教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在校期间创作的水粉作品“静物”被评为优秀作品并留校,2000年创作的瓷版画“冬”入选2000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壁画长廊跨世纪龙文化展,并被中国现代陶瓷博物馆收藏。作品风格清新秀丽,造型上追求多变。
-
赵兰涛-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赵兰涛 • 作品 赵兰涛 赵兰涛 男,1978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助教。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为郭文连教授,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会员。 2001年作品“窗”之一人选中国第一届陶瓷艺术展;2002年作品人选中国青年陶艺家双年展,同年作品“有和无”获中国陶艺邀请展银奖,作品“瓷?金属”人选世界建筑陶瓷艺术展并获优秀作品奖,2002年作品“天圆地方”获中国第七届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三等奖;2003年作品“山水·意象”、“水木金火土说”、“力”三件作品参加中国第二届陶瓷艺术展,获铜奖3项;2003年作品“有和无”获中国陶瓷艺术展银奖。 擅长现代陶艺及陶瓷壁画创作。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赵兰涛 赵兰涛
-
喻宏-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喻宏简介 喻宏简介 喻宏 女,1975年1O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教二级教师。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200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朱乐耕教授,主修生活陶艺与环境陶艺,1999年获景德镇市第五届青年教师五项全能比赛一等奖,2000年获景德镇市教育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入编论文集,同年10月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在江西省第三届音乐、美术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并发表在《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获全国第二届陶瓷艺术与设计展览和评比优秀奖。 一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酷爱陶瓷艺术,在创作上善于利用泥的自然本性,以莹润的釉色和富于变化的造型来表达对生活美的追求,作品时尚韵味,以造型与综合装饰见长,风格自然清新,富有江南情趣。
-
虞锋波-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虞锋波简介 • 作品 虞锋波简介 虞锋波 男,1976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被阳县.助教。1996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2001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获学士学位。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0年论文“浅析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江西省第六届设计艺术学术论文评比交流会上获入围奖;2002年作品“鱼”获江西省第四届“瓷都金融杯”工艺美术大奖赛景德镇市第六届陶瓷美术“百花奖”展评铜奖。同年作品“春韵”、。荷韵”入编《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并为该书编委成员;2003年作品“墙花”、“金玉满堂”等在《陶瓷学报》上发表。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来源于生活并回报于生活,以自然、真实、质朴的方式演绎出个性的自由与从容。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虞锋波
-
廖志英-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廖志英 • 作品选登 廖志英 廖志英 女,1977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助教。199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2001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班,师从李菊生教授,现任教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图案设计,陶瓷设计。釉上彩的教学,在陶瓷创作上,较擅长新彩,粉古彩、青花装饰等。作品粗中见细,淡雅柔和,笔法较工整、细腻,喜爱用综合装饰的方法创作陶艺作品。 作品选登编辑本段回目录 不语婷婷日又昏 花之语 廖志英 廖志英
-
紫砂的艺术内涵与欣赏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目录 • 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独特的风格,交流的艺术表现感人的艺术魅力,因而成为独具品位的文化形态,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紫砂在文化领域里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把茶道、花道、文学、书法、绘画、金石、工艺及科技结合在一起,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器,提高到美学界,成为内涵深蕴的艺术作品。紫砂陶不单是技艺卓绝,而且有关丰富的内涵,所包含水量的不仅是泥土及空间,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不然怎么会有那么深厚的艺术魅力、那么强的感染力。紫砂陶艺在技术和艺术之间,虽两者含意不同,但两都必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技术是物质的基础,艺术是精神所在;技术是制作水平的高低,没有精湛的技艺水平和高明的制作手法,就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作品若做得粗糙劣质,再好的构思也表现不出来,虽有一定的制作水平,但作者缺乏艺术修养,而所制的作品,只会图具表面的光挺和一般的精确,仅略具表面的作品,只能流于空乏或枯燥,品位不高。如何欣赏一件好的紫砂艺术品,必须从它的形、神、气、态、韵、精等诸多方面去观察、欣赏品味。形: • 气: • 态: • 韵: 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独特的风格,交流的艺术表现感人的艺术魅力,因而成为独具品位的文化形态,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紫砂在文化领域里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把茶道、花道、文学、书法、绘画、金石、工艺及科技结合在一起,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器,提高到美学界,成为内涵深蕴的艺术作品。紫砂陶不单是技艺卓绝,而且有关丰富的内涵,所包含水量的不仅是泥土及空间,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不然怎么会有那么深厚的艺术魅力、那么强的感染力。紫砂陶艺在技术和艺术之间,虽两者含意不同,但两都必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技术是物质的基础,艺术是精神所在;技术是制作水平的高低,没有精湛的技艺水平和高明的制作手法,就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作品若做得粗糙劣质,再好的构思也表现不出来,虽有一定的制作水平,但作者缺乏艺术修养,而所制的作品,只会图具表面的光挺和一般的精确,仅略具表面的作品,只能流于空乏或枯燥,品位不高。如何欣赏一件好的紫砂艺术品,必须从它的形、神、气、态、韵、精等诸多方面去观察、欣赏品味。形: 器皿的整体形象,几何形、自然形或是象真形,无论什么形,都会有形象的语言,这种语言是无声的,是以塑造的形象,告诉人们它是一件什么东西,因此说每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必须沉思熟虑,通过严格构思的作品就有造意,它的造意是不是有意思,有意思就会有艺术性,有意思必须品位趣味性强,富有想像,同时又必须是经过提炼或变化了的形,才显得美。 神:任何造型必须有“神”,“神”是难以用语言传表,这是作品由里向处,艺术感染力的反映,作品的内涵及魅力。气质文雅,体现作品的精神所衷。例如素器,我们俗称光货(几何形)之类简洁造型,它的外形如果是圆肥胖墩,骨肉亭匀的作品,并不是胖的发福、肥的浮肿,弧线不弧,抛物线不抛等......当然,几何形也是千变万化的,总之,线条流畅、挺括,富有节奏、韵律等等,这些都能反映作品的气质和神韵的。如清秀挺拔的作品,并不是瘦骨零丁、僵硬死板、神气不足。又如方器,如果每一个方的面或垂直的角度,在制作中用角尺来测,使每一个角度和角尺一样的平直和垂直的话,这种方器虽然规矩,但视觉效果肯定不好,而变成了僵化的东西;因此,方器中须方中有肉,力度透澈,并不是露筋露骨。自然形及仿生形的作品,更应显示其形象的生动,富有生气和省略,首先要抓住多种物体的形象特征、生长规律,如松、竹、梅、柏、桃、瓜果、花鸟、鱼虫等等。这些自然物体,生态多异、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同人们的生活有非常亲切的感情,因此,把它们的形态塑成各类壶形也是非常贴切的。吸取自然形象的造型或是将自然形态的东西作为局部的装饰,这种源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将生活中美的东西通过提炼去粗取精,是把生活中自然的美浓缩化而不是照搬照抄、重覆累堆,绝不能僵硬死板,这是追求自然生气的骨力所在,同样也是作品精神所表。 气:编辑本段回目录 是指作品的内涵气质魄力和风度。造型的整体和局部要贯气,贯气的造型是协调统一、和谐得体、美观大方的。气质要文雅,首先,姿态要自然、气势要生动、形式要别致,特别是壶的形体,要在较小的体积上,能反映出树椿、竹头的高大形象和雄伟的气魄,或是它的枝头能气势横生、精壮老练、精神饱满、花枝含苞待放、枝蔓生长茂盛等等,在小中能见到大,这些都是反映作品的气质和风度的各方面,也是从神质看作品的精神风貌和气质风度的。 态: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然形和几何形之间有它的不同之处,自然物体必须有它的自然生态和动态的反映,因此,它的形式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又必须强调自然优美,不是弯扭僵死,绝不能脱离生活,违反生活规律,没有来龙去脉或做得不伦不类、庸俗累堆。几何形象也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圆非一相、方非一式”。几何造型一般是非常规矩,多一点则多,少一点则少,有的愈简愈难做;几何形体是点、线、面的运用,运用的愈恰当,形态就愈丰富自然,优美得体。 韵: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品注意以形、神、气、态、韵是对作品起协调统一,增加节奏及动势,能使线条更流畅,刚柔并济,左右贯通,上下呼应,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使无声的形象更加耐人寻味。 精:紫砂艺术品,它必须设计精、选料精、制作精、工艺处理精,在制作过程中又必须注意不同品种用不同的手段,特殊的品种用特殊的手段,包括工具的创造和运用,把握住整个工艺流程中的环节问题,这一系列就包含着科技的含量。这是反映设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是能否保证作品成不成、精不精的关键所在。 紫砂陶艺术以传统形式为主体,既实用又可陈饰,内涵丰富,造型变化无穷,趣味性强。所以说,欣赏一件紫砂艺术品,不仅要看其制作的精致,最主要的是看其作品是否反映本身的形、神、气、态等内涵韵味,也是作者本身艺术修养及设计制作水平的体现。制作水平,看其制作水平的精细程度,紫砂技艺的掌握,并不是一日、百日之功就可以训练达成的事,这也好比是学书法、绘画一样,除学习勤奋之外,学者要有悟性,且必须通过千锤百炼,都能入门掌握。 一件完好的紫砂艺术品是来之不易的、是珍贵的。而具有韵味的紫砂艺术精品,则能留芳百世,使紫砂艺术爱好者、收藏者爱不释手,赏不够、玩不厌,陶冶情操且受益不浅,数百年的紫砂历史,证明了紫砂艺术的文雅。
-
紫砂陶技艺的演进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阳羡茗壶系》(明朝周高起着)、《阳羡名陶录》(清朝吴骞着)和《宜兴县旧志》等史籍的记载,跟羊角山古窑址发掘所得残器的制作工艺结构、手段,以及南京外吴经墓出土的那件紫砂提梁壶的制作工艺技法对照着揣摩,可知史籍文献的记载是正确的;紫砂陶因宜兴制陶工艺不断演进而诞生,这个观点是研究紫砂历史得出的。《阳羡茗壶系》的“创始”一节及《宜兴宗旧志》的“艺术”一章,都这样记载着: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又如《阳羡茗壶系》的《正始》云:“……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内中,指掠内外,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但这些文字的说法,可能使局外人摸不着头脑。 在清吴骞着的《阳羡名陶录》里编载周容的一篇《宜兴瓷壶记》,介绍了砂壶的制作技法。这里仅就文中技艺改革演部分,断章摘引几句,以说明紫砂创始之技法:“……始万历间大朝山僧 (当作金沙寺僧)传供春;供春者,吴氏之小史也,至时大彬,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刳山土为之。供春更朽木为摸,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而所谓制竹如刃者,器类增至今日,不啻数十事……”这些话显然是作者周容实地看制壶的全过程,又向陶人了解砂艺当时及以往的一些制况后记下的。 对照早期的紫砂器 (如羊角山发掘的残器和明吴经墓出士的提梁壶) 不难发现,其成型方法多和手工日用陶砂锅小罐等的制法相一致。周文中提仙了金沙寺僧削竹如刃的手工捏作及供春朽木为模的成型技法,实际上,用模制壶的技法,金沙寺僧和供春之前很久便有人运用。倒是“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这一点我们确实应该承认。揣摩时壶及明代民间的传器,可以看到时大彬后来的制作方法确有了突飞猛进。最大的改进是用泥条镶接拍打凭空成型。紫砂艺术发展到这一阶段,遂真正形成宜兴陶瓷业中独树一帜的技术体系。这种也经过时大彬以前的父辈们 (包括时鹏、董翰、赵梁、元畅四大家在内)的共同实践,但时大彬是集大成者。经他的总结力行,成功地创制了紫砂常规上的专门基础技法。《名陶录》云:“天生时大神通神,千奇万状信手出。”这样的赞颂,唯时大彬足以当之。几百年来,紫砂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就是经过这种基础技法的训练成长的。
-
新紫砂壶的使用方法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目录 • 整修内部 • 去蜡醒壶 • 水煮刷拭 整修内部 通常中档以下的紫砂壶多半会有一些不算瑕疵的小毛病,大多可以自行排除。例如气孔若被泥屑堵塞住,易影响出水的顺畅,可以钢针或尖钻小心将其剔除?又如壶身内壁或流孔接续处若残存泥屑,则易卡住较小的茶叶片,形成藏污纳垢的死角,此时可用小钢锉及砂纸,细加修整磨拭,以免造成日后使用的困扰。 去蜡醒壶编辑本段回目录 事前的暖身运动做好了之后,便可举行爱壶的下水典礼了。这道手续的目的有三?其一是因新壶在出厂、装运、展示过程中,常会附着一些泥砂、尘土、包装屑(尤其是花货)?另外,有些茶壶里面仍留存着白色的铝粉(此为隔离用的耐火物,入窑烧坯前先撒布于壶盖内沿,可避免壶盖与壶身烧结在一起分不开),以上这些异物均应于事前加以清除。其二,新壶出窑后,未识茶味,火气、土气仍重,若不先行去除,将有碍茶汤的品评。其三,上游业者常会在初出炉的砂壶表面打上?层蜡油,以增加光泽,美化卖相。这层油性异物不但堵塞了壶表的毛细孔,更形成一层保护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则养壶势必徒劳无功! 水煮刷拭编辑本段回目录 茶壶的下水典礼有两种仪式,读者可依个人状况自行采用。 水煮法 取一干净无杂味的锅子,将壶盖与壶身分开置于锅底,徐注清水使高过壶身,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此步骤应注意壶身和水应同步升温加热,切勿像某些书上所载,将壶身骤然置入沸水中,来个「三温暖」?否则,虽说紫砂壶冷热急变化佳,但如此折腾爱壶,万一它老兄来个「开口笑」那就后悔莫及了。(一般会「笑」的,多是早已有暗伤)待水沸腾之后,取一把廉价的茶叶(通常采用较耐煮的重焙火茶叶)投入熬煮,数分钟后捞起茶渣,砂壶和茶汤则继续以小火慢炖。俟二、三十分钟后,以竹筷小心将茶壶起锅,净置退温(匆冲冷水)。最后再以清水冲洗壶身内外,除尽残留的茶渣,即可正式启用。 这种水煮法的主要功能除了去蜡醒壶外,亦可让壶身的气孔结构,藉热胀冷缩而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若施行得宜,将有助于日后泡茶养壶。 刷拭法 这是较为简便的方法,先以温水暖壶后,再改注沸水盛满壶内,并用热水浇淋壶身表面,使全壶保持高温状态。再持软毛牙刷沾上牙膏,将全壶内外彻底刷上几遍后,以热水冲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蜡质。 刷拭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动鼎动灶」,缺点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彻底。此外,某些品牌的牙膏(尤其是强调去污力特强的)含有较高成份的研磨剂,对胎身较细腻的砂壶(如朱泥、绿泥)恐易产生刮痕,不妨改用洗碗精替代。 洗心革面 前面所述的下水典礼,均以新壶为对象,若是手中的是二手壶、老壶、旧壶、出土壶,那处理上需较为谨慎,因为谁也不晓得此壶的前任主人是何方神圣。 出土壶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壶、旧壶亦然,因为大陆某些地区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壶嘴牛饮的,还有些人家习惯用茶壶装酱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贩子喜用墨汁、鞋油、盐酸将紫砂壶刷染作旧。即便是得自友朋的二手壶亦应重新处理干净,从头泡养起,因为「好壶不事二茶」,常泡普洱的壶若突然改冲乌龙,茶汤必然不纯,有碍品评。 紫砂旧壶的「洗心革面」通常不采水煮法,因为旧壶或许隐含有龟裂、修补的暗伤,较不宜用此「猛药」。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干净的锅盆,将温热过的旧壶置入,徐注热水使其淹过壶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静置一小时后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将此壶内外刷净,此时便可重现卢山真面目。需特别注意的是,漂白水对人体有害,且其渗透力甚强,需于事后充分洗净,方宜泡茶。
-
紫玉金砂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紫玉金砂 行驶在矿山便道不久,我们在宜兴的丁蜀镇郊外找到了曾经名噪一时的紫砂矿山——龙山。说是紫砂矿山其实已经名不副实了,闯入眼帘的是一汪碧幽幽的湖水,倒映着四周已经满目疮痍的残山。据说,湖水下面就淹没着曾经富含紫砂的矿坑。如今的人们只能在周围寻觅一些散落在地面的紫砂矿石碎片,用来生产一些粗糙的缸瓮器皿。同去的是宜兴紫砂壶大师汪寅仙,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作为紫砂艺人所了解和见证的紫砂历史: 明代,因茶而生 供春、时大彬、邵大亨……这是紫砂历史上的座座丰碑,岁月的沧桑洗练出众多紫砂大师的极致工艺。提及紫砂壶,依然是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主流。始于明,盛于清的紫砂工艺,最初是因茶而诞生的,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成就了紫砂的精魂,也成就了紫砂壶在这个舞台上的流光异彩。 文人的参与洗却了紫砂的缸瓦土气,从明代四大家唐寅、文征明、蓝、沈周到清代的董其昌、陈曼生和当时艺人的合作佳话,到刘海粟、韩美林和冯其庸在当代紫砂大师的作品上挥毫泼墨、精雕细琢。正是文化一点一滴的熏染浸润,提升了紫砂壶的工艺价值,也烘托出历代大师那充满了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的传世之作。 如今的紫砂壶依然是为茶而生,为茶而盛。壶,含孕了氤氲茶香,茶,温润了紫砂亚光,一把经过了茶的滋养和呵护的紫砂壶,通体散发着一种高贵与祥和的亚光色,和那些被置于案头、束之高阁而顶礼膜拜的壶相比,少了一些生涩,多了几分亲切,这也是众多紫砂大师共同的感觉:壶,是拿来用的,茶能养壶,壶也衬茶,而且,一个紫砂茶壶只能泡一种茶叶。经过一段时间茶的滋养,紫砂壶才能表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也只有和茶的生死相依,壶才能真正绽放自己的高雅,这也是紫砂壶延续自己生命力的唯一理由。 紫砂如京戏 宜兴的历史是伴随着紫砂的历史而存在并生动的。谈到紫砂壶,和我们参观矿山时候的凝重截然不同,汪寅仙的表情一下子生动起来。她用国粹京剧的角色分类作比,历数了紫砂的各大门派:作壶的技法有如京剧的唱、做、念、打,文官落轿,武生驭马。再比如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一样,紫砂壶也有不同的门类、各自的特色及代表人物。从年代上来讲,近代宜兴有著名的七大艺人, 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他们的作品从传统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素净的光货,造型简洁,壶体质朴淡雅,基本是没有雕饰的天然光滑线条,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顾景舟,他的代表作有僧帽壶、汉云壶、雪华壶等。顾景舟之后光货的代表人物是现在他的嫡传弟子周桂珍。 雕塑状的花货,以造型见长,花鸟虫鱼尽揽壶上,原来的老艺人有朱可心(汪寅仙的老师)和蒋蓉,朱可心做的花货范围比较广,取材于自然生物又有提炼和变化。蒋蓉的作品则倾向于象形和比较真实的自然物质。她的代表作是莲叶青蛙壶。 多面多棱的方货,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吴云根、潘持平,另外还有施小马,他们又有各自不同的传人。 带有花纹、字体的金文器(严格意义上说,这也是花货的一个衍生品种),这种类型不是很突出,王寅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但是他同时也兼作花货。 这些大师代表了紫砂历史的一个辉煌时代,他们之后是现代的几大名家:汪寅仙,周桂珍,谭泉海,吕尧臣、潘持平、顾绍培、储立之等人。 汪寅仙师从朱可心,将传统花货的工艺推向了又一个极致。紫砂壶的艺术效果体现在形、神、气、韵、精、功等几个方面,这一点在参观汪老师的个人藏品室的时候记者才有了深刻的感受:她的葡萄杯,嫩绿的叶子掩映着晶莹成串的葡萄,自然卷曲的藤蔓旁边跳动着两只栩栩如生的松鼠,动静之间,杯子便富有了灵动的生命;岁寒三友壶,壶身是苍翠有节的竹子,紧绕壶身的是充满生机的梅枝,壶盖则截取了一段苍劲有力的松树枝干……整个壶的和谐与丰富浑然一体,大气磅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千禧壶,壶体的外形巧妙地揉和了1999和2000八个数字,标示着两个世纪的交替意义,匠心独运,巧妙非凡。 周桂珍的作品则代表了新的光货时代,光货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见证了手底功夫,它不若花货那样可以借助于外形的延伸来丰富自己。作为顾景舟的嫡传弟子,周桂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她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循成规,作品就多了一些成熟而又有个性的自由气息。她的代表作品有韵竹提梁壶,壶身扁圆鼓腹,拍打成饱满的外形,壶嘴是一段竹子,遒劲有力,提梁是光滑弧度的竹鞭,烘托了壶身的气度,壶体上的几片竹叶,简洁、清秀,提梁上的竹节布局错落有致,手感舒服、滑润。最让人称奇的是她的六方井栏壶,冯其庸先生曾收藏一把,无意间提起沏满茶的壶盖时,居然连壶身一起提了起来,这种工细从外表是无法看出的,所谓“大匠不雕”,也就是这种气度了。另外还有集玉、水浪、之泉、追月、卧虎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壶名,都代表了光货的“周桂珍时期”。 在谭泉海的陶艺轩工作室里,他的作品给人的又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谭泉海在1958年曾师从任淦庭学习陶刻工艺,所以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以镌刻多变的刀法,表达陶刻线条的趣味和美感,将书法、诗词、画意装饰简约凝练于紫砂陶上,这不仅需要书画和紫砂造型的双重造诣,还要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腕力功夫。谭老师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千寿千禧世纪瑞祥双耳凤头瓶”,这件作品的奇绝之处在于瓶体上雕刻的一千个不同体的寿字。另外还有2003年参加中法文化交流的“兰亭雅集美人瓶”,并在2005年与当代著名书法大师范曾合作创作了20余把紫砂壶,收藏于“范曾艺苑”。紫砂的高雅和艺术底 蕴是与文化的联姻密不可分的,谭泉海走的路就是这样一个方向。 花开千朵别样红,就象汪寅仙老师说的一样,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有不同的倾向和选择,紫砂的发展也必然会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繁荣而枝繁叶茂。 紫砂钱途 说到紫砂的经济效益,几位大师的观点不谋而合,那就是,近代紫砂真正繁荣起来是从香港和台湾开始的。大概在70年代左右,相对于大陆来讲,台湾的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了,当地茶叶市场的繁荣促使了紫砂壶在台湾的崭露头角。台湾的嗜茶者有八百万之众,喜欢和参加集壶者竟达二十万人之多。而且每个县多成立“紫砂协会”。有的地方每年还举办“斗壶比赛”,比谁藏得多,比谁收藏的名壶好,这一举动随即带动了茶文化比较兴盛的东南亚一带地区。谈到这里,谭泉海大师感触颇多,“我自己的这种经济意识也可以说是从那个时候觉醒的,最初我的作品是通过香港四大公司开始走出去的,那时候他们来我这里以每把200到700元左右的价格收走,然后到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2000到20000元左右拍卖,这也是事后我了解到的,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紫砂行业还是应该感谢他们,带给紫砂兴旺的一个切入点。” 在紫砂的拍卖收藏历程中,已经故去大师的手笔几度让人瞠目结舌,现代紫砂大师的作品拍卖价也是一路飚升,让藏家热血沸腾: 2003年,紫砂大师顾景舟和著名书画家江寒汀、吴湖帆合作的作品“石瓢壶”在台湾拍出10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 2004年9月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拍卖会”上,师承名师吴云根的吕尧臣大师,其作品“小石冷泉”壶,以60万元的“天价”一拍成功。他独创的“吕氏绞泥”技艺也随之引发了紫砂界的“尧臣现象”。 而周桂珍的作品均价也已经达到了十几万元人民币,汪寅仙的作品最高价目前也已经拍到了三十多万元。而且由于古壶和旧壶的造假现象,藏家开始把更多的投资集中在当代一些有潜力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上,在未来,这种收藏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趋势。 矿藏告罄 紫砂矿泥又叫五色土,有紫泥、红泥、青泥、红棕泥、本山绿泥五种主要矿土,而且这五种基色土还可以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多种泥色,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矿藏量来讲,宜兴的紫砂矿都是得天独厚的,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富贵土”。但是这种矿藏的好时光已是昨日黄花,不复往日的辉煌。 看了汪老师带我们去的昔日黄龙山,着实令人扼腕。触目所见尽是苍凉:被湖水淹没了的矿坑、长满了杂草的出矿轨道、已经被政府炸毁封闭的采矿口都已经无法见证宜兴紫砂的王者地位,但是却预示了紫砂身价的必然增长趋势。 从矿山回来,汪寅仙带我们去看了她的储藏室,十平米见方的一个小房间里,用袋子装好的紫砂矿石从地面堆到了屋顶,“虽然不多,但这些泥足够我自己用到老了, 现在市场上交易的紫砂矿石质量已经远不及以前我们保留下来的,但是价格和原来相比却翻番地长,从最初的每吨两百多块长到了现在的每吨七百多块甚至更高。一些成批量生产的紫砂茶具、日用品有不同层次的原料需求,也就促成了当前掺杂了化学物质的紫砂矿泥流通使用,但是从收藏和使用者的健康角度来说,紫砂壶还是要选用等级比较高一些的矿泥来做,才能对得起那些藏家,也才能保证紫砂壶的品质和传世的生命力。”汪寅仙对于矿藏的流失和濒临灭绝深表遗憾的同时也对紫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因为紫砂主要是用于做茶壶和一些体积适中的装饰摆件,对矿泥的消耗量不会太大,而且,大家手里都有一定的储备,用上几十年应该问题不大,在这一点上,政府也是有计划的,目前封闭采矿口是一个很有效的保护措施。去年在江苏省举行的工艺美术大师会议上,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宜兴还有除了黄龙山之外的紫砂矿藏,但是现在政府对外不公开,所有与会的领导人都对此闭口不谈,参加会议的各位大师对此都讳莫如深,具体情况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既然有此说法,就不是空穴来风,我个人认为,紫砂的发展还是大有前途的。” 辉煌前景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见到了几个紫砂工艺的下一辈接班人,有周桂珍的儿子高振宇,留日学者,除了继承母亲的紫砂工艺之外,在现代陶瓷方面也造诣颇深,其作品还在国际上受到一致好评,在日本所向披靡,受到许多藏家的追捧。汪寅仙的儿子姚志源,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雕塑、前卫陶艺及相关艺术的精华,侧重于和生活的紧密结合,顺应"工艺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的潮流,在作品中大胆采用多种色彩搭配的选题,美而不艳,丽而不俗。谭泉海的女儿谭晓燕、谭晓泉,她们姐妹创作的汉风壶、行云、流水、花翎、鱼跃都传承了谭泉海的镌刻风格又有自己学院派的个性,在宜兴紫砂厂原址的一个紫砂商场中,她们作品的标价都在10000元以上。 这一代人的紫砂工艺,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由于受到了系统的现代教育,容易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创新变革多过传承吸收,不再拘泥于门派和风格的束缚。他们揉和多种益于自己作品生长的东西,向更多的空白领域进军,延续了紫砂完整的发展历史,丰富了紫砂王国的物种元素,就如汪寅仙所说:“下一个十年,他们,必然创造紫砂工艺的又一个辉煌”!
-
古壶辨识的五大要诀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1、仅凭外观容易上当。经近年来由于古壶行情看好,不少壶商利欲熏心,找来一些宜兴艺工,将新壶外观处理得跟古壶没两样,面对这些[假古壶],唯有从时代背景特色、造型、落款习惯等方面,仔细辨认,若光从外观,百分之百会受骗。 2、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 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 例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据传壶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时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壶。其次,陈鸣远首开[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 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3、根据出水孔数辨识。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 据笔者所知,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4、从壶身情形辨识。另一个辨识古壶的方法是,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如群所周知,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 现在我们常常可看到壶身上刻诗书的壶。其实,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后代名家效法延用。 根据以上两点可得到一个结论,即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5、从落款的甲子年辨识真伪。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辨识作品真伪的一项利器古人相当重视甲子年表,且我国是以农立国,一提到今年是什么年时,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说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对照甲子年表可知,万历丁酉年是万历二五年。壶谜在购买古壶时,务必对该壶的制作历史背景、风格、特色、或作者的习惯、特色详加了解。
-
宜兴紫砂概述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名胜地的腹地,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州,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特别有利于陶瓷生产。因上帝对宜兴的厚爱,赐予丰富的制陶条件,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 宜兴陶瓷传说云云,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烧造陶瓷了。商周时期已有几何、印纹陶和早期的青瓷出现,到秦、汉、宋、明、清至今,陶瓷生产演进迅猛。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经历代陶人的努力,人才辈出,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必须有油、盐、柴、米、糖、酱、醋,茶也不能少,中国人生活习惯中并有“茶饭”,即先茶后饭的俗语。同时,每当客人来访,由主人奉上一杯好茶敬客,表示亲切热情,茶被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饮茶清心提神,有益健康,因此,饮茶器——茶壶也深得上层阶层及文人雅士的喜爱,并历经他们的参与,紫砂陶从普通的民间艺术逐渐演进,发展成为富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紫砂陶文化,这是天时地利注定的。 关于紫砂泥料:紫砂陶的第一要素——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产于宜兴本地。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紫砂土经隧道式的开采,经自然风化、粉碎、过筛,加适量的水拌和,放阴凉处陈腐、槌练(真空搅练),才能达到理想的可塑性。三种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相互配比混合使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紫砂泥色。经不同温度、气氛火焰烧成,色泽更为丰富,可分别呈现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丝、黛黑等色,故有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调。 紫砂土是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种陶土,它的分子排列与一般陶瓷原料的颗粒结构不同,经1200℃高温烧成,成鳞片状结构,有高理想的致密度和一定的气孔率,制品表面加工细密,不需要施釉,在泡茶时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反应。所以,用紫砂壶泡茶,不失原味,使茶的色、香、味皆蕴。古人对饮茶有“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茶壶以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赞语。其二,紫砂壶传热比较缓慢,相对地保温也好,使用时提握抚握不炙手,触觉也舒服。其三,紫砂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或放置文火上炖烧都不易炸裂。其四,由于制品表面加工致密,有愈用愈光、愈用愈新、愈用愈觉精神的妙处。其五,泥色丰富多彩,质感湿润雅致,古朴稳重,用之后的紫砂器,就好像呢子毛料那样显得厚实、挺括、匀净、高雅,似古玉生辉。由于紫砂泥料的特性,用它做成的花盆,也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吸水性,使花木不易烂根而生长茂盛。用它做成的紫砂蒸气锅,用来烹煮菜肴则味美、汁鲜、汤醇。 紫砂陈设品,古朴雅致,可充分显得手工技艺的精湛之绝,富有东方文化的艺术特色。故前人称颂“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语。因此,可以说宜兴紫砂土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地质宝藏。 目录 • 紫砂分类: • 紫砂陶的特点: 紫砂分类: 紫砂陶的主要品种有各式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刻和陈饰工艺品。单茶壶又可分为光货、方货、筋瓢货、花货等四大类:光货,就是各种大小的高低不同的圆球形、圆柱形、圆椎形的器皿,以深厚、饱满、朴实为特点,通过制作加工达到朴实、健壮、珠圆玉润或敦庞周正,即是光货的精神;方货,有四方、八方、六方、长方、侧角、抽角等形,它的特点就是要端正规矩、简洁挺括、严谨工整,技法处理干脆利落,力度透澈;筋瓢货,就是以各种花的变形,如菊花、葵花、梅花、菱花、海棠花等,进行图案变形,它的线条有凹凸形成曲线形;筋纹的器皿具有整齐感、节奏感和生动感;花货,大多取材于自然,来自生活,如松、竹、梅、树藤、瓜果等,经取舍提炼,夸张变化,使它别具生趣,在壶体上堆雕捏塑各种花枝、叶果等,形象要生动,布置要合理、得体,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使源于生活的东西,高于生活,象征性的作品追求完美逼真。 紫砂陶的成型工艺:由于紫砂原料的可塑性好,紫砂陶的成型工艺有着与其他陶瓷工业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技艺。这是几百年来历代艺人们的技术实践,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合理的手工制作技法。如制作圆器,用泥条、泥片、镶接后,再打身筒成形;方形器,用泥片镶身筒成形,最后细部加工完成。一般从处理泥料到坯件成形的全过程,均由同一人制作完成。因此,一件作品的工艺质量、艺术价值的高低,都取决于设计制作者的技术水平、艺术素养,操作技术的熟练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 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首选必须讲究选料,其中包括泥色与形成的结合,实用功能与形式美的结合。在设计构思时,要考虑所采取的工艺过程、手段、技法,其中包括成形时所用泥料软硬程度,即含水量要适当。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掌握坯件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干燥程度不同对作品的影响。一件合格的半成品进入窑内烧成,必须放置合理的窑位,掌握火度,气氛温差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紫砂土与火的结合产生出特有的艺术效果。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在各道工序中凝结着陶艺工作者的心血。 紫砂陶的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紫砂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诗情画意由雕刻艺人直接刻画在紫砂陶土上。最早见于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画、题诗记事于壶上,并有留言作为馈赠珍品,那时以陈曼生、子冶为最,他们推动了在紫砂陶上陶刻艺术的发展,著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之说法。近几年,装饰方面又有创新,在紫砂陶上嵌金银丝等装饰新工艺更为光彩夺目、锦上添花。 紫砂陶不仅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赏收藏的价值。紫砂壶是“世间茶具称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相对的统一,内容适合、触觉舒服、形体完美、美观大方。一般说,泡红茶,宜用深一点的壶,泡绿茶,宜用浅一点的壶。在工作之余,喉底回甘之时,消除疲劳和烦恼,欣赏晋唐之风、名山秀水、花鸟园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艺术图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为人们称颂和珍视。紫砂陶不仅是我们宜兴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文化艺术结晶。
-
紫砂历史发展中的几位大家的成就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金沙寺僧与供春。是史籍中的第一批有姓氏记载的人士,与供春同时还有四大家:董翰、时鹏、赵梁、元畅、(一曰元锡),可惜他们的作品,相继失传。 (图:供春作品) 砂艺史上一致推崇的大家,当以时大彬为典范。贡献在于对砂艺开创时期技艺法则的创造性革新,这是后辈从业者应为之歌功颂德的,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世留下稀世杰作。创紫砂艺术陶文化先河。在时大彬同时或之后几位大家有李茂林(与大彬同时代)并知名人士“三大”的大彬的两个徒弟李仲芳和徐友泉,及其他弟子蒋伯夸、欧正春、邵文银、陈俊卿、陈仲美、沈君用、惠孟臣。 (图:时大彬作品1、作品2、作品3、作品4) 《桃杯》作者圣思,(生平无从考查)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七,真可谓重锼叠刻,它堪知名人士砂艺又一个流派的代表作。 (图:桃杯) 陈鸣远,作品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产物。几何型壶朴质大方,结构合理,技巧严谨;自然类则概括夸张,源于生洗,高于生洗,并擅于借鉴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如三代青铜的造型与纹样,利用紫砂泥料优良可塑性,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发挥着神工般的技巧,堪为砂艺之观止。这一时期还有邵玉亭、王南林。邵为乾隆宫廷制器。王南林颇有声望。殷尚、陈荫千、邵旭茂、杨季初,各有千秋。 (图:陈鸣远作品1、作品2) 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陆续出现骚人墨客热衷紫砂陶艺,最突出要数金石书画家陈鸿寿与砂艺作者杨彭年的结合。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嘉庆6年(1801年)拔贡。在艺术上,他主张:“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陈在溧阳做县官时,一度与杨彭年合作,由杨制壶,曼生刻写。在壶上题铭书刻,即滥觞于此。曼生是一位在书画、金石文学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爱好并涉猎砂艺,曼生壶“壶随字贵,字依壶传”。(图:彭年、曼生作品) 邵大亨,上袁里人,估计生于乾隆晚期,殁于道光末年。大亨艺技卓越,秉性刚烈,情趣闲逸,当时誉满全邑。他精彩绝伦的传器,理趣、美感盎然,从艺者观之赏之,如醒醐灌顶,沁人心目;藏玩者得之爱之,珍于拱璧,不忍释手。从格调上来品评,大享传器应该说是紫砂陶文化前进中的又一大转折。他一改盛清阶段宫廷化的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功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刻,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图:邵大亨作品) 黄玉麟在清同治初年,随邵湘甫习艺,当生于道光末年或咸丰初年。黄在技艺上亦是多面手,方圆器形都擅长,每器纹样、细部、结构、衔接、刻画,均清晰干净。(图:黄玉麟作品) 程寿珍是邵友廷之养子,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生,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卒。承父家教,少年所作品类较多,中年至晚年仅制三个品种:掇球、仿古、汉扁。技艺娴熟,形制掌握正确,不务妍媚,粗犷中带有韵致,是个多产作家,常用印章“冰心道人”、“寿珍”,把下则钤“真记”二字小印。(图:程寿珍作品) 俞国良,原籍无锡,一九三九年卒,享寿六十五岁。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雅致,是晚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图:俞国良作品)
-
茶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目录 • 知壶要领 • 识壶要诀 • 二是有趣:趣味,就是 知壶要领 知历史、知现代、知人 第一个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第二个是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第三个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 识壶要诀编辑本段回目录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另一个是高文化水平层次,取决于各阶层不同人士的对紫砂艺术地领会与理解。 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谓的(理)即是实用性的体现,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谓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艺术性的体现,是否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第是合理:当然,除了对于泥料要有相应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壶最主要的是用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与否,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实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与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还是应该选一个适合自己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 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等花货类,还是喜欢几何形的光素类,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个人的欣赏水准及底蕴,直接影响到所选壶的状态,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这是有她的艺术独到性和历史性所致。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我们华夏民族5千多年所传承的东西,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在这一领域中你有多大的素养,就会喜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层次。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张画,一张画的好,另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艺术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壶基本上也是一样,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有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去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我有个圆的倒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就想要其她类的,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了。
-
工夫茶具“四件宝”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在工夫茶风盛的闽南、粤东和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套雅致的工夫茶具,不少人家还将工夫茶具陈列在多宝格中。看来,除去用来冲饮佳茗的实用性之外,工夫茶具也不失为一种典雅的居室饰物。 工夫茶具包括“四件宝”: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红泥烘炉。正宗的孟臣冲罐乃用宜兴紫砂陶制成的小茶壶。台湾著名史志学家连横撰写的《茗谈》中说:“台人品茶,壶必孟臣。”孟臣是明代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匠,姓惠,以制作小壶为专长。这种小壶用于泡茶时,色香味皆蕴,壶经久耐用,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有茶味,盛夏隔夜茶不易馊。茶壶耐热性强,寒冬沸水注入,无爆裂之虞。另外,传热性慢,用时不烫手,使用越久越有光泽,显得古色古香。 在闽南、粤东和台湾,人们常言:“金玉有价,孟臣无价。”一把古老的孟臣冲罐丢失或损坏,都会令茶瘾君子十分痛心。相传从前有位老茶人,每晚都要用“孟臣”泡饮工夫茶喝方能入睡。有一夜,他饮完茶吹灯就寝,不慎碰了一下茶几上的壶盖,黑暗中只听“啪”的一声,他料想壶盖摔破无疑,好不懊恼,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既然壶盖破碎,留下那无头壶更勾人伤心,于是索性起来,摸到壶身朝窗外扔去。翌日,老茶人无精打采穿鞋时,意外发现壶盖躺在鞋里完好无损,他后悔莫及,喃喃自语:“壶身都扔了,留盖作何用?”遂将壶盖摔碎。从此,他忧思成疾,不久谢世西归。这虽是传说,却可见茶人对孟臣冲罐的珍惜。孟臣冲罐滞积的“茶锈”,常常是茶瘾君子炫耀“茶龄”长的实物见证。旧时大户人家嫁女,有的还将上品“孟臣”作为高档的陪嫁品。时下,仿古而制的“孟臣”充斥市场,但茶人慕其名,依然对它情有独钟。 与“孟臣”合称茶具双璧的是若琛瓯。这是一种薄瓷小杯,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酷似半个乒乓球和微型饭碗,3只小杯叠起来可含于口内而不露。古代正宗的若琛茶瓯产于江西景德镇,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样,时下因罕见,取而代之是个别名瓷厂制的。这种茶瓯外围习惯彩绘山水花卉,有的还书写“清心明月”、“可以清心也”的回文,每杯仅能容七八毫升茶汤,因为工夫茶多为闲情逸致时品饮,而非纯为解渴。平时,茶盘上只摆3个小杯,呈“品”字形,当地谚语“茶三酒四”大概就是由此得来的吧。 泡饮工夫茶对水乃至水壶的选择相当严格,因金属壶烧的水大多有杂味,而粤东烧制的薄瓷水壶“玉书”,不但无此弊且保温性好,冬日里离炉许久水温仍不低,久用也不易结水垢。水壶的容量只可泡完一壶茶,即从烫杯至泡好一次的茶,水就差不多了。水将开时,小盖被蒸气掀动“扑扑”直响,似乎在说:“可以泡茶了!”原来,泡工夫茶水不宜过热,以起“蟹眼”(初沸)为适,而玉书正便于掌握水温。因何称之“玉书”?相传,古时有位艺匠设计出此壶后,一时想不出叫什么名称好,便邀来三五茶友文朋命名。茶友见烧出的水清洁如玉,宛若玉液输出,就取名“玉输”。后人认为“输”字不祥,便用“书”字代“输”。 工夫茶具“四件宝”的最后一件红泥烘炉,乃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高尺余,置炭的炉心深且小,能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门有盖,茶人喜用橄榄核为燃料,火热无杂味。这种炉子通风性能好,水溢入炉火犹燃,炉不裂。有的炉门配有茶联,如“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茶炉汤沸邀清客;茗碗香生遣睡魔”……显得古朴雅致。工夫茶人爱茶更爱茶具,有的游山玩水或出外公干,竟要携带“四件宝”,可谓形影不离,其痴情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海峡两岸品工夫茶的风尚经久不衰,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那些古朴雅致、精湛绝伦的工夫茶具“四件宝”,也成了陶瓷发展史最好最完美的实物见证。
-
紫砂壶收藏鉴定的几个方面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泥料胎土 色象、颗粒度及光泽肌理。不同年代的不同矿脉各有特点,清后期的"天青泥"就与历代泥料不同。 造型风格 各个时代对美的感受和形式要求均有特定的标准,造型风格,整体的比例,嘴、把、钮的配制存在着差异。 工艺手法 工艺手法即使是同一师傅传授也会有不同的风格 气质神韵 最重要的标准,名家之作,由于独具高超的艺术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巧,以及对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窑温的把握,其佳作自有一股不可模仿的神韵。 印章款式 印章款式是判断真假的一个因素,但现代造假技术可以以假乱真,不可全信。 分辨新旧 流传至今的真旧紫砂器不多,完美而又古朴雅拙的紫砂珍罕品,更难得到,旧的若属真旧紫砂器,往往器表有一层自然的光泽,是由于久经盘玩,慢慢地透出来的温润光泽,被称之为"精光内蕴"新器造旧,决无此特点,分辨新与旧时,要特别谨防新器造旧术的欺骗,切勿只重器表而忽视了其内在的素质. 提防拼凑 真旧明清紫砂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大都不甚完美,或有残损崩裂.由是出现了各种修补拼凑术,如用蜡补缺.粘合后,再涂泥作色的;以陶泥仿制,拼合后,再作旧的;加彩紫砂腿色,以颜料添补的;器物残损,以金属片镶包,或以玉等嵌替的等等.鉴定时,只要留心并细致查看,就会惊异的发现修补拼凑的痕迹,而且"虚位"很多,因为经过修补.拼凑.调色后的紫砂器,其形制.色调.质地,与愿器皆不可能完全相同,总有差异,并或多或少的丧失了原作的风貌和特征. 器形质地 紫砂器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时代的烙印和标志,概要归纳有以下的主要特征:明代比较注重器形,紫砂器的造型高雅朴拙,器物较少有装饰,故以素朴为主;清代前期,紫砂的造型丰富奇特,注重器物的装饰.加彩.堆雕等异彩纷呈;清代后期,紫砂的造型趋向简化,多取平面,注重雕刻诗词书画,器物的"文人"化味很浓.紫砂器的质地,有粗幼之分,粗糙者不受欢迎,细腻油滑者为上品.一般讲来,名家之作,精工细雕,胎质比较细腻,表面皆较平滑. 题字用印 紫砂器题铭,据现有资料最早见于龚春壶把下刻"供春"二字,其后盛行.在紫砂器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陶艺大师的题铭风格亦不相同,鉴别时,应当明察秋毫.制砂者署名.制名,是在明清之际才出现的;真正流行在器上镌刻诗词的,始于清代后期的陈曼生,以后蔚然成风.
-
诸多“茶道”概念诠释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中国茶道的历史据说有一千多年。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1、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2、各大茶道流派对茶道的诠释 日本里千家对茶道的理解基本上是日本各茶道历史人物著书立说的集成; 中国太极茶道流派的诠释是:茶道讲究精神性的一种泡茶技巧和过程,太极茶道的主要要义是精神性的和俭敬美以及色香味形。 3、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
茶道之道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茶道之道】 何谓茶道?万事万物一与“道”字相关,便显得深不可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说成包容万物、无处不在、博大精深、生生不已的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现象,太精妙深邃了。《道德经》里又说:“道法自然”,总算让人透出口气,轻松了些,却又茫然无措,这“自然”二字,更非好解释的,看来对茶道的理解,只好因人而异了。 山野庄户人家或市井平民,只把茶作为商品,品了上千年,除了提神醒脑、去油解腻的效用外,还把茶当作独坐、闲谈、外出、居家的“伴儿”。说它有何奇处,谁也拿不出答案,只感到离不开,他们以为这就是茶道。 【茶道之清】 清,也就是无杂。古人认为,喝茶本是雅事,因而与俗人饮茶是有违茶的清的精神。因此而引申出来了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之说。我们在从古往今来的众多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相关的内容和叙述。明人屠隆在《考余事》中说:“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明人陆树声与徐渭都作有《煎茶七类》之文,二人把“人品”列在首位。陆树声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徐渭也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同时代的许次纾在他所著的《茶疏》“论客”一节中说:“宾朋杂沓,止堪交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运,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汲水点汤。”陈继儒在其所著的《岩栖幽事》中则说:“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由此可见,品茶人数是有严格限制的,否则就落下了“施茶”的话柄。张源在《茶录》中亦有类似的说法:“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我们又回到“茶道”的“道”上来看,《道德经》的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韩非子对道的解释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物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关于道,古人今人的解释和所著述的文字真是汗牛充栋。但很多人都认为老子之道主要还是站在唯心这一方面的,这在自古以来的作品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可看得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亦可以看到“道”的唯心的蛛丝马迹来。 中国最早提出茶道而无固定仪式应该亦是源于此。世间的万事万物,如果从一开始就限定一个范围,那么就是非自然的,而饮茶活动本身就是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茶道本就不应该有固定仪式,否则就和茶道精神相违背,此乃茶事大忌。就茶道来说,在历来的文章中讲静多于讲清。为何?因静是清的结果,静比清来得更为直接,更为表面化。静是很容易体会到的。诚如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和物,我们往往可以一眼看见结果,却往往忽略它是如何而来,从何而来。我们只看见了结果,最终就认为结果就是本源。而我们在探讨茶道的精神的时候就不可忽略这一错误了。 我们来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所写:“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韦应物所写的、“性洁不可无,为饮涤烦尘”皆是写茶之性本洁,而饮茶之人必须性清才能相得益彰。试想本是雅事,品茶之时却仍想着蝇营狗苟之事,岂不败兴。所以说茶道的精神之一应当是——清。 【茶道之真】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层次。 【茶道之和】 茶道之净的境界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说,一就是饮茶环境的净,另一个就是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条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我们再来看前人对于饮时“净”的高论。 茶宜 明窗净几 轻阴微雨 小桥画舫 茂林修 竹小院焚香 茶忌 恶具 主客不韵 冠裳苛礼 荤肴杂陈 案头多恶趣 从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对饮茶的环境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所以在此我们把净作为茶道的主旨之一,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
如何鉴赏紫砂茶壶之美
Categories: 陶瓷文库
讲究饮茶者,亦必然同时会讲究茶器,茶具和茶壶,尤以当代的饮茶之风已入化到艺术的境地,因此,茶器,茶具和茶壶更为们所考究。 宜兴紫砂壶,在人们茶文化的饮茶艺术中,亦确实展现了他独占鳌头的优异功能,我对紫砂壶总结出五个美: 第一,谓适用的功能美; 其一,用紫砂壶泡茶,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无熟汤味.暑天泡茶不易变味,汤色清润. 其二,壶泡之茶,如隔数日,难免有杂色,只要除去茶渣,注满开水,鼓荡后倒去,或一次或数次,直到壶中不留茶渣,即把热壶浸没冷水,同时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其三,紫砂壶为砂质壶,泡壶后壶身传热缓慢,保温性好,故在提,握,抚,摸时不感灸手,冬令季节双手捧壶,不仅可取暖,且有按摩健身之作用. 其四,紫砂壶壁,含有气孔率,且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有适应冷热急变之性能,寒天注入沸水,不会胀裂,温水炖烧,烹蒸也无需担心开裂. 其五,由于壶壁有一定的气孔率,壶内易吸茶汁,内壁勿刷,无异味,且经久用,增积茶锈,空壶注入沸水亦有茶香,茶锈经生物化验,内含灰黄霉素成分,有消炎消毒之作用. 其六,紫砂壶千姿百态,大致以高,矮两类之分.高壶宜泡红茶,红茶在焙制中是经发酵过的,因此,它不避深闷,所以,高壶深闷使红茶越发浓香;矮(扁)壶宜泡绿壶,绿壶在焙制中未经发酵,不宜深闷,故矮(扁)壶澈泡绿茶,则保持了绿茶澄碧鲜嫩的色香味. 其七,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为时人所珍惜. 目录 • 第二,谓多变的造型美 第二,谓多变的造型美编辑本段回目录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这主要指动物和植物的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果.这些都是壶艺造型和装饰和题材.从形而言:有借形改装,也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器具,如包,帽,称砣,乐器,篮,桶,镜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形.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组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楞形,悬胆,张肩,方圆组合等造型.壶体造型的自然伸缩,其中又分整体的伸缩和局部的伸缩两种.自然的伸缩和造型的放大,缩小的概念又有不同,伸缩是指壶器皿造型的轮廓,整体的或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方向压缩和扩张而构成新的造型.还有抽象形,线运动,自然变幻的启示来构成造型,如天上云的变幻,烟的萦绕,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纹和花纹,线纹走向,纹乱线组合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以灵感.而得到造型的启发.其次造型有动人的神态,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后,以工艺艺术的手法表现其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写实的力示形象的逼真,变化经艺术手法的处置,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有浓郁的回味,或给人以对称,均衡的份量和安定的感觉,或给人有动与静的感受.另外,一个造型有它的特有气度,造型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作者风格和气质的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位日本兰田的奥玄宝君,他把自己珍藏的紫砂壶,以拟人化的方式突出造型气度,如: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形,神,气,态,给人以印象深刻和造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