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慧棣-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介: • 作品: 介: 女,原籍浙江省上虞县双堰乡,1938年11月出生于浙江上虞。195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成为首届学员,其间受青花名师聂杏生画艺影响颇深。1962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青花专业课,1964年调入景德镇市艺术瓷厂试验组,担任造型设计、釉下装饰设计工作。 田慧棣为艺术瓷厂特种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投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侨联常委,曾任全国妇联第五届执委、江西妇联第七届执委、景德镇市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 田慧棣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田萱与大画家吴昌硕交往甚密,家中藏列的书卷、字画使她从小受到美术启蒙。在陶瓷艺术实践中,她擅长青花瓷画、色釉综合装饰,题材多以花果、山水为主 ,作品构图考究,布局平和自然,设色清丽雅致,轻松悦目,注重材质美的运用,具有女性的表现特质。 田慧棣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田慧棣 田慧棣
-
韦鸿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韦鸿端,男,1937年生,中专毕业,原景德镇瓷用化工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轻工业部陶研所和瓷用化工厂工作。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填补国内空白两项。其中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省优及市级奖多项。1991年完成和中科院地化所合作项目“传统粉彩瓷降铅机理及工艺研究”,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1985年的全国稀土会议受到国家经委表彰。1987年获江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受江西省委、省政府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律贴。
-
樊蒲-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樊蒲,男,江西南昌人,1937年11月生,卒于2000年3月22日。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六十年代参加了我市第一条光明瓷厂77米隧道窑的设计、施工及调试,后又为建新、人民、新华瓷厂主持设计了50米隧道窑及东风瓷厂60米隧道窑。70年代独自承担红旗瓷厂锅炉房及供热全面设计。80年代设计TCYG一32型辊道烤花窑,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级科技应用推广一等奖,设计的5.14m3日用瓷“还原焰”台车窑获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88年获江西省经委优秀技改管理工作者称号,91年获国家计委(81——90)十年节能工作有贡献证书,92年获国务院电及办“七五”期间推动电子广泛应用先进工作者,88年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论文20余篇,主论专著三本,共计70万字,15篇论文为省、市级二等奖。了了亭·李申盛编录
-
牛水龙-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男,1941年生,江西都昌人。出生陶瓷家庭。八岁开始学徒,从事陶瓷工作近50个春秋,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釉料配方,高温颜色釉配制,获得全国、省、市九个项目14次奖,1988年薄胎瓷新工艺获省一等奖,国家科委发明奖,1985年获全国首届自学成才拔尖奖,1991年评为省、市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同年评为瓷都十大新闻人物。先后在红旗瓷厂,新华瓷厂、红光瓷厂担任过技术科长、研究所所长、厂长等职。祖辈四代从事陶瓷事业,祖父牛道煌是施釉好手,父亲牛波阳擅长利胚,其子牛士荣现在轻工业陶研所从事陶瓷工艺的研究应用,他设计的花咖啡具获轻工部一等奖。
-
刘翮天-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刘翮天 一九四三年出生于江苏阜宁,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陶瓷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原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等职;景德画院副院长,景德镇市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景德镇硬笔书法协会顾问。 刘翮天数十年来一直研习西画与中国书画,尤擅花鸟,其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青花釉里红作品追求、朴实、粗犷、线条简练有力,色彩浓重且对强烈,在历史上的官窑、民窑产品基础上有明显创新;其影青作品注重将宋代影青瓷的制作技巧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极为严谨。其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1999年其作品<青花釉里红玫瑰纹盘>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收藏。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翮天 刘翮天
-
邓希平-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女,1942年生,江西兴国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总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9年晋升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评为江西省十佳科技人员,1999年荣立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壹等功。 邓希平从事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研究开发三十六年,先后创造新型颜色釉30多种,并创作了许多颜色釉艺术珍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并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其中陶瓷彩虹釉获国家发明奖、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个人荣获比利时王国骑士勋章。”大件郎红釉新配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代表作品“300件郎红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选作国家主席出访礼品,其中有一件收藏在日本天皇宫中。“凤凰衣釉”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壹等奖。代表作品“凤凰衣釉醉仙瓶”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玫瑰紫釉福桶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宝石红釉跃鱼瓶”等十四件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颜色釉综合装饰普天同庆小口球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综合装饰锦绣河山梅瓶”等六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邓希平 邓希平
-
洪国忠-陶瓷世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洪国忠:男1938年生,江西东乡人,祖辈四代从事陶瓷事业,是陶瓷琢器利胚高手,技术全面,从原料到成瓷能一手到家。曾制作过中法技术合作瓷、外交部礼品瓷,国家用瓷、毛主席用瓷、陈设瓷、展览瓷。试制的新产品在多次评比中获奖。1984年、1985年两次赴美国作陶瓷制作表演。其祖父洪金钱(已故)从事陶瓷青花工作几十年。其父亲洪炎喜(已故)是陶瓷国器利胚能手,江西省首届劳动模范,在发展生产找窍门运动中创造了一刀法,为景德镇陶瓷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其子洪燕平(1961年生)随父学艺,现已掌握了父亲两套技术,从原料到成瓷能全面完成,兼习青花和釉上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刘烟林-陶瓷世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刘烟林:男。1933年11月生,江西临川人。祖祖辈辈从事陶瓷生产,其祖父刘松恒,父亲刘荣生皆从事陶瓷琢器刁削工艺。12岁随父学艺,从事陶瓷琢器刁削,后逐渐对模型制作有了兴趣,1961年后一直从事模型制作,掌握了精湛的模型制作技艺,为模型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余子富-陶瓷世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男,1939年11月生,江西都昌人。祖辈四代以陶瓷为业,现在景德镇为民瓷厂任窑炉长,专门从事柴窑、围窑、煤、油隧道窑烧练,还掌握用煤烧多种颜色釉的技能。1984年继承父亲从事颜色釉研究。其祖父余用田(已故)系一直从事柴窑烧练,其父余略店(已故)系陶瓷老艺人,擅长高,低温颜色釉配方,在轻工部陶研所工作期间,将祖传秘方无私贡献给国家,把自制的各种颜色釉、花釉送给陶研所、获得部、市政府嘉奖,称他为珐花(釉)大王。其子余忠东(1976年6月生)继承家业,随父学艺,从事研究颜色釉工作。
-
余希鹏-陶瓷世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男,1953年11月生,江西都昌人。祖辈四代以陶瓷为业,擅长烧练各试窑炉,1985-1986年参与”用焦炉煤气烧制景瓷新技术“试验中,获得成功,该项技术荣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陶瓷公司一等奖。”色釉综合装饰夜光釉“瓶等多件作品获精品大奖赛”金杯奖“二等奖和全国陶瓷艺术展二等奖。其父余建邦,从事陶瓷工作几十年。其祖父余忠荣自9岁学徒,24岁开始柴窑把椿,把椿技术升至八级,为景德镇窑炉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曾祖父余叼金自小在天灯背窑学徒,专长烧窑,曾先后在罗家窑,豆芽井窑琢老板。
-
汪昆荣-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汪昆荣,男,1918年生于江西景德镇,擅长陶瓷粉彩雪景山水和八马装饰,早年就读于浮梁陶瓷职,业学校,系景德镇近代陶瓷美术名家张志汤的入室弟子,1954年进入景德镇第五合作社画瓷,1958年转入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粉彩装饰,1979年退休后继续在该厂美研所工作。2003年去世,瓷画作品《日出渔歌》和《晨渡》等发表在六十年代的景德镇《陶瓷美术》杂志上,另有作品分别参加过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作品展览(香港)和北京国际博览会等重要展卖活动,深得港澳和东南亚客商和收藏家的厚爱。
-
汪少平-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汪少平(1914-1970) 汪野亭之次子,名柏。 自幼随父习画,续承其父汪派瓷画之画风,用笔细腻柔婉,轻描淡写,平易质朴,纯真自然。构图平淡简明,多为平远布局,取材大都来自其故乡一河两岸的南国风光。画山石以弧形短线作披麻皴,边皴边擦,挥洒自如,轻松活泼。远山一般呈“人”字形,近山多作斜坡,远近山峦皆喜画岸脚,岸脚下多卵石水草。画水喜作微波荡漾,然后点缀渔舟、轮渡、风帆于其间。画树多以变形“介”字或大小圆点作叶。若枯枝则于枝头点浅淡嫩叶以为春景,或点红叶以作秋景,藏根。主树之干弯曲粗壮,其余树干多硬直以资烘托陪衬,亦常以密集大小浓淡圆点为杂木丛而不露枝干。远树则多以扁平点加干为丛树,或作小松置于山坡山脚处。 汪少平山水瓷画设色之技堪称瓷都一绝。其着色清丽和谐、古朴素雅、均匀厚实、富于质感,并能加深对画意的表达。因而极少作墨彩画。汪少平因长于设色,故其父汪野亭晚年瓷画均由他代笔着色。解放后凡国家重要订瓷,属画山水者, 皆由其设色。如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人民大会堂大型壁画王锡良所画之“革命摇篮井冈山”、余文襄所画“红色安源”、徐焕文所画“英雄缄南昌”等,均由其设色。于是,其传世的画作便寥若晨星。 汪少平之书法与绘画运笔一致,亦善书钟鼎文。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汪少平 汪少平
-
王希怀-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王氏青花的得意传人。他秉承家学,又博采众长,创作设计的“双梨花”等画面被定为国家用瓷画面。20世纪50年代率先试制釉下五彩获得成功,并在景德镇红旗瓷厂’投入批量生产。他的青花作品, 混水温润典雅、清新别致、气韵生动,又具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得世人赞誉。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希怀
-
王声怀-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王声怀(1929—1991)王步长子, 自幼在家父的艺术熏陶下,喜爱绘事,随父学艺。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绘制的工笔《丛菊》颇具特色, 名震一时。他的作品风格清雅、朴实,多次在展览中获奖, 特别是民族用瓷专题设计,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和国家民委优秀作品奖。他首创的“青花带水贴花”工艺,为景德镇手工青花艺术瓷转换为生产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声怀
-
孙振东-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孙振东(1924—1997)仅读书四年,便辍学随父学艺,主攻琢器利坯及其他工种,兼及经营,是一个在陶瓷行业中技艺全面的人才。其后,又从事高温颜色釉和低温色釉的研制,并对古陶瓷的仿制开发进行了深度的研究,研制的古陶瓷青花釉料、醉红、郎窑红及各种花釉,深得行家好评, 为各著名商家争相购买。解放后进建国瓷厂配制釉料,任高级技师,其配制色釉曾在全国陶瓷行业评比中获优秀奖。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孙振东
-
聂杏生-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聂杏生(1909—1981)著名陶瓷艺术家,7岁时到景德镇学徒,从事陶瓷艺术创作长达65年。20世纪60年代初, 当选为景德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58年首批被评为景德镇陶瓷美术设计师,1959年‘首批被评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1980年被推选为景德镇市美术家学会常务理事。他的笔调细腻、工整,人物栩栩如生,山水、鸟类都达到了极佳的境界,被景市陶瓷界誉为青花大王。中年从事陶瓷教学工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青花瓷教学的首席教师。晚年,他画的《八仙过海》、 《天女散花》、 《钟馗捉鬼》等一批精品,为人民瓷厂创造了可观的外汇, 由他主创的一套香炉在香港引起轰动, 经拍卖达到100多万港币。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不少青花礼品瓷出自他手。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聂杏生
-
徐成-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1907年出生于丰城,字先锦,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陶瓷学院讲师擅长国画、花鸟、人物。作品内涵深邃, 画面生动、细腻。
-
孙洪元-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孙洪元(1884—1963) 父早逝,母寡居养两个儿子,生存难以维系,年不足9岁便到景德镇学徒,主学手工拉坯。洪元虽小,亦知要学好手艺,必须有勤学苦练的意志。 白天要做许多杂事,于是晚上从板缝中窥探师傅拉坯操作方式,并从自己微薄的菜金中省钱购买菜油, 常常彻夜不眠,挑灯学艺。到16岁,不仅能拉中、小件,而且有驾驭大件的能力。10年学徒期满,其手艺已成拉坯工序中著名高手。略有积蓄,便自立门户开作坊,招牌取名“孙荣记”,在制作青花瓷及配制颜色釉方面亦有建树, 名重当时。解放后在建国瓷厂担任全厂青花和颜色釉顾问。
-
杜浩生-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杜浩生,别名剑城老翁,字轩乐杜,江西丰城人,1931年12月出生。自幼随父杜晓楼学艺,经多年勤学简练,艺术功底很高。他曾在市艺术瓷厂、古窑瓷厂等单位,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几十载,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擅长运用工笔粉彩绘画古代人物,亦善于诗词、绘画、书法。其作品集情境、神韵、笔力、刀功于一身,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光明日报》、《景德镇日报》、香港《大公报》对其曾作报道。有些作品被国内外文博馆收藏。如“滕王图”150件四方瓶被美国洛杉机博物馆收藏,“三国故事人物”200件四方瓶、 “紫气东来”瓷板画分别被日本、韩国收藏。
-
程镇元-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程镇元,原名程镇源,艺名正元、古黟山人。1931年4月生于安徽黟县。自幼深受家父程子其和陶瓷名家王晓帆的熏陶,步人陶瓷生涯。1954年被吸收入景市一工业社,参与新彩瓷流水作业线的彩绘生产推广。1958年景瓷扩大出口瓷生产,技术归队被调出口彩绘瓷厂(后改并为艺术瓷厂)从事粉彩瓷的彩绘及创作,并参与彩绘技术革新工作,被单位授予革新能手的称号。1960年被选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深造,在梅健鹰、梁帮楚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全面系统地提高了陶瓷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1964年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被调到公司美术室搞产品设计及专业技术管理工作。1968年因公司机构调整,安排下基层在市人民瓷厂美术室搞传统青花瓷花面的整理和创新产品设计工作。1978年被授予陶瓷美术设计师。1979年底调回公司工艺美术科从事系统产品开发创新、展览评比、学术交流、培训等管理工作直至退休。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从事陶瓷美术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孜孜不倦地致力于陶瓷美术与国画技艺的探索与实践。擅长粉彩山水、花鸟及综合装饰,先后曾多次参加国家用瓷、礼品瓷、赴国内外展览瓷的设计及绘制。1983年,作品“青花仙女散花500件木瓜瓶”,获全国陶瓷行业评比优胜品奖和新产品金龙奖。还有部分作品获部、省优质 品奖和“景德镇杯”国际精品大奖赛创作奖,多次获市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一、二、三等奖。论文《试谈古装饰艺术》获省1990年度工艺美术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高温色釉综合装饰“牧放图”100件花瓶、青花“园林风光”千件天球瓶、综合装饰“牧牛图”笔筒等作品分别被天津、江西、景德镇和日本等地的博物馆收藏,还有作品分别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中国工艺美术丛书陶瓷篇》、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艺术》、 《景德镇陶瓷全集》、 《景德镇国画选》、《瓷都激浪》、《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等书刊发表。其传略辑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 《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艺术家人名辞典》、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等辞书。 其作品艺术风格具浑厚、朴实之特点,构思上倾向于雄奇,追求苍劲、宁静,幽雅的情境和韵味,发挥陶瓷工艺,颜料,烧成的变化,再现自然生活的情调、意境、风貌。
-
卓安之-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卓安之,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29年,卒于1994年。1946年到景德镇跟游渊泉学徒,学习陶瓷绘画技术。后得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王步、王大凡、田鹤仙和刘雨岑的教授,绘画技术日益进步。 1956年,从事陶瓷生产管理、陶瓷工艺管理、陶瓷美术设计管理和陶瓷销售管理,曾担任过生产合作社主任,景德镇市陶瓷局工艺美术科科长、景德镇陶瓷馆馆长、瓷厂副厂长、工艺美术公司经理等职。 卓安之在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和陶瓷美术作品的创作。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交了很多画友,也在陶瓷美术界有定影响。卓安之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曾任景德镇市美协秘书长。卓安之的画以写意为主兼工笔。创作题材以花鸟为主兼山水虫鱼走兽,尤其擅长画梅花,其的梅花作品经常被人珍藏。卓安之的陶瓷绘画借用中国画笔法,构图丰富,色调明丽,立意新颖。陶瓷器型无论大小都能绘制,构思独特,功力深厚。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卓安之的国画和陶艺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创汇,为国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曾受到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国务院副总理曾为他题词“创新”。1983年5月卓安之的国画在日本奈良“中国传统美术作品展览”与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同堂展出。1991年卓安之的釉里红挂盘《鳜鱼》获“首届景德镇陶瓷精品展”金奖。1989年,其传略载人《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1990年第4期《景德镇陶瓷》的“名人名作”专栏刊登评介了他的作品。
-
蔡敬标-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蔡敬标,又名蔡木生,原籍江西丰城,1926年11月出生于福建。1937年来景德镇学艺谋生,师从瓷雕高手蔡雨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并被列为当代景德镇瓷雕艺术界“三老”之一,是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老一辈传统瓷雕艺术家。 他的作品多择传统历史人物,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神佛道儒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了《福禄寿三星》、《观音》、《罗汉》、《关公》、《陶渊明》等众多瓷雕精品。1978年,他创作的加彩《南海站螯滴水观音》33寸瓷雕,以其构思奇巧、造型优美、颇具神韵的艺术形象,轰动了当年的广交会。八十年代,他创制的粉彩《站云三星》70寸瓷雕、粉彩《站关公》56寸瓷雕,造型稳重、气势磅礴、品貌秀逸、达意传神;粉彩《捧桃寿星》70寸瓷雕,气宇超然、神情慈祥,印度尼西亚客商以高价购获永久收藏权,为国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扩大了景德镇瓷雕作品的市场占有率。 蔡敬标不仅擅长传统瓷雕创作,也善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五十年代创作的《踢足球>>瓷雕,中国体育报曾作专题介绍。1987年,香港亚洲电视台播映了蔡敬标的现场技艺表演。他撰写的《瓷雕工艺设计工作报告》、《成型工艺生产过程及产生毛病的原因和克服办法》等文章,对培养和提高年轻人的瓷雕技艺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他经常到陶瓷院校为学生作辅导,其子蔡志强受父亲熏陶,正在瓷雕艺海中扬帆。由于他在瓷雕艺术中取得了杰出成就,国家于1986年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民日报》、《上海文汇报》、《中国体育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景德镇陶瓷》杂志、省市电台、电视台、电影《瓷都异彩》、 《景德镇瓷雕作品选》均以不同形式宣传介绍蔡敬标的瓷雕技艺。 蔡敬标先生于1999年4月6日辞世,给后辈留下的是宝贵的人格力量和丰富的艺术遗产。
-
陈耀星-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陈耀星江西新建人,生于1924年,卒于1995年。读过私塾,1933年人瓷行学徒,师从李子祥,学画山水。出师后,他“笔走千山,墨泼万水”,每日帮人画瓷板山水,实得买主欣赏。1952年参加画瓷合作社,1957年进入美术瓷厂(艺术瓷厂前身)和汪小亭等艺术家组成高级美术组专攻粉彩山水。60年代曾随贺天健学习中国画,对传统宋、明、清时代名家的画法颇有心得。陈氏的山水画,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上尤显特色。其作品题材广泛,不管是气势恢宏的,还是清秀小巧的,都尽出笔端。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乐趣。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各级奖项
-
朱明-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朱明,男,江西波阳人,(1924--1978年)。自幼酷爱艺术,曾在中国陶瓷社绘瓷、东方红艺术学校任校工,并在家设立工作室绘瓷,后在建国瓷厂任陶瓷美术设计师。
-
陈先水-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陈先水,生于1923年,卒于1997年,江西临川人,擅长陶瓷刷花装饰和中国画创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 从四十年代就潜心研究中国水墨画与陶瓷装饰相结合的新方式——陶瓷刷花艺术。以刷花为主,书画为辅,给瓷上刷花装饰注入新风,也为这门装饰艺术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临摹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诸多国画大师们的作品,从中领悟到中国画博大精深。1959年全国工人画展在北京举办,其作品《向日葵》被入选展出,同时被收入《中国工人画勘,还多次在《人民日报》、 《江西日报》上刊出。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的展览中获奖,多次在景德镇陶瓷百花奖评比中获奖,也经常应省市国画名家、瓷艺大师们之邀,共同搞国画瓷艺作品联展。前国务委员方毅先生赠《松鹤》二字,乔石、杨汝岱先生与其合影留念,香港、东南亚的著名收藏家也纷纷收藏他的作品。
-
王鹤亭-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别号桃源笑山人 ,男, 1921年出生,安徽黟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瓷都名画家八虬之一,景德镇市艺术瓷厂十家十老之一。 王鹤亭1934年起,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六十多年,曾在景德镇弛名中外的前江西陶瓷局学艺,拜大名人康达为师专攻花鸟草虫,尤以画梅著称,其笔下的梅花千姿百态,动俏挺拔技法工整满而不繁,被誉为瓷都梅花大王. 三十年代,他创作的《百鸟朝凤》装饰大型“三足香炉鼎”被国家作为礼品瓷,赠送美国总统罗斯福,影响极大.建国初,创作《和平鸽嘉禾》画面,装饰中西餐具,作为建国瓷.象征和平使者飞往世界各地,得到党和政府高度评价.1986年,他创作大型瓷板画“梅花图”在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活动中,一举夺魁,荣获金牌.
-
邹国钧-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生于1913年,逝于1996年,江西乐平人。15岁起受其恩师汪野亭言传身教,勤学苦练,擅长粉彩山水,并潜心国画、书法研习,曾与毕渊明等联袂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前,先后在厂前(御窑遗址前)毕家上弄创办“邹国钧画寓”;建国后,先后担任建国瓷厂、艺术瓷厂陶瓷美术设计师,景德镇书画院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其作品既广纳“百家之长为我用”,又“搜遍奇峰打草”。多次前往长城、新安江、太湖、西湖、泰山、井冈山、桂林及周边山区实地写生。尤其在“三上黄山”之后,进一步造就其个人鲜明的风格:构图深求意境,层次力求深远,气势磅礴,运笔多变,擅于中锋用笔,笔力遒劲,质感鲜明,色彩优雅。多数作品或题有个人诗作,或题有名诗佳句,深受国内外同行、收藏家好评。 1955年作品《初春》获江西国画展优秀作品奖,1960年至次年,创作巨幅瓷板画《旭日照翠冈》、《圭峰秀奇》和《瓷都八景》中的《莲塘春晓》、《云崖探宝》分获重点作品奖,1979年《四季山水》条幅瓷板画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展一等奖,1986年《青绿山》条幅瓷板画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杯奖。其陶瓷艺术作品和国画作品曾多次发表于省内外多种报刊上。
-
张新喜-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1.江西省丰城,1912年8月生于丰城。张新喜家境贫寒,1925年离乡来景德镇拜镂雕名家徐顺元为师,潜心学习瓷雕技艺,从事瓷雕创作。前后共计19年,深得徐顺元的真传。上世纪30年代初,徐顺元创作的镂雕龙舟轰动瓷坛,并荣获1932年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金奖,张新喜是参与制作的唯一助手。嗣后又在岳父、雕坛名师蔡金台的指导下,自立门户,技艺益精,产品远销国内外。解放后于1955年进市工艺社(即市雕塑瓷厂前身)工作,一直在创作组从事瓷雕创作,尤以镂雕见长。50年代后期应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邀请和曾龙升等人创作大型龙船(现陈列在市陶瓷馆内)。1958年张新喜经厂部选送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同年被市人民政府评定为第一批命名的“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师”。 张新喜因积劳成疾于1974年7月11日病故,终年62年。其代表作有:镂雕龙舟、堆雕葫芦瓶、荷花坛、捏雕花篮、花筛、水浅以及园雕水果、蔬果等,从中可以领略到张新喜传统瓷雕工艺的扎实功底。
-
王庭芳-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字旺柏,号桂丹,1908年出生,卒于1981年。其父王昌彬是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御窑总办。王庭芳早年就读于江西窑业学校,毕业后曾赴上海美专进修深造。受父辈和海派画家的影响,年青时的王庭芳酷爱陶瓷艺术,曾一度协助父亲王昌彬和郭葆昌合办的作坊,(此作坊不对外,不接待外人参观),抗日战争发生之始停办。 王庭芳在陶瓷上主要表现工兼写的花鸟及书法,他的古典文学修养很高,在民国时期就出版了<鲑丹诗褂>和<使芳散力>,可惜在文革期间由于抄家而散失。他的书法尤其是楷书及隶书功底深厚。1949年至他逝世,一直从事陶瓷美术和瓷上书法工作。
-
时幻影-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时幻影,号鱼痴,安徽黟县人,生于1908年,卒于1968年。12岁当学徒,1954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工艺社。擅长画鱼,有“鱼痴”之称。所画之鱼,无论画瓷画,皆有清淡高雅之风,绝无媚俗取宠之态。水中鱼,活跃漫游,往来翕忽,似与观者相乐;·山水鱼,鳞光闪耀,目动鳃翕,似于观者相语。他的传记收入《黟县志》,他的粉彩装饰四方瓶“鱼乐图”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
汪小亭-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为“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长子。1906年出生于乐平。1921年人私塾读《四书》、《五经》。1923年随父学画。早期画风酷似其父,运笔轻灵巧逸,构图疏松淡致,画面清丽秀雅,四十年代中期与王小帆、徐天梅等被时人称为“八小名家”。抗日战争期间被抓去当“壮丁”,抗战胜利前夕回到家乡乐平农村,以画宣纸画谋生,尔后画风大变,常以秃笔作画,笔力厚实雄健,洒脱奔放,善作奇山异石,意境苍润,深厚雄强。他从小生长在农村,抗战时期又长期逃难在外,四处奔波,他的作品是写他心中的山山水水,即所谓“画我心中之画”。他技法娴熟,造型能力强,下笔随心欲,形神尽其妙,作品极富内涵,意境深远。 汪小亭的艺术人生是极不平坦的,虽然从小便深得父亲汪野亭的培养及器重,但历史对他极不公平,他从小失去母亲。抗日胜利后,重返陶瓷美术天地,1957年进入“景德镇工艺美术社”,与胡献雅、毕渊明、吴康、陈先水等交往甚密,并同时加入明盟组织。邵式平省长视察景德镇时曾赠给他们毛料呢子制服一套,轰动一时。1958年景德镇市给陶瓷艺人试评职称时给他评为“设计师”,享受国家给予专家物质补贴,1959年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1970年在“文革”中不幸去世。近年来,汪小亭的遗作在一些拍卖会上的价格已与“珠山八友”作品不相上下。原因之一是他的作品很有个性,其次是他的传世作品不多。
-
胡芦-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胡芦,字楫骏,号嘉穆,安徽黟县人,生于1903年,卒于1976年。他出身于书香门弟,师法黟山派宗师黄士陵。1955年人景德镇工艺社,后转入艺术瓷厂美研室工作。他以多画黄山为多,笔墨精熟、超脱,灵动而有张力。画家张志汤曾在《瓷画山水探意》一文中评析:“胡芦多画山水、纸上笔墨精练”。他博学多艺、集书法、金石、绘画、诗文为一体,是景德镇颇为推崇的的一位画家。
-
陆云山-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陆云山(1901-1974)江西丰城人。因家道贫寒,于1910年随家兄陆隐山去天津裕丰瓷行学徒。1915年去唐山画瓷。1918年到上海搪瓷厂画搪瓷。同时掌握了扁笔作画技巧。于1921年到九江为人帮工画瓷。对传统粉彩装饰陶瓷得心应手。1925年又去上海画瓷,受任伯年画风的影响,画瓷技法又有提高。1928年应天津裕丰召请,又得北派画艺之道,因此将南北画艺揉合一体探索自己的风格。1932年重返九江,画名鹊起浔阳。 1937年定居景德镇。1953年走合作化道路进人市第三陶瓷工业社。1956年调入陶瓷研究所(后更名为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和王大凡、刘雨岑、王步等人同堂共艺。他画的松鹤、松鹰、梅等画面深得同行赞誉。1968年调入艺术瓷厂和毕渊明等人共艺。为丰富表现力,创粉彩与新彩装饰相结合,创圆笔与扁笔及指画技法相结合,赋予了陶瓷新彩装饰新的生命力,创出了陆云山自己的艺术风格。陆云山在景德镇艺坛曾有“八小名家”之誉。1990年在市陶瓷馆展出“景德镇近百年陶瓷名人作品展”并列为六十四位名人之一。陆氏艺术风格后继有人。
-
徐顺元-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江西省丰城市人,徐顺元擅长镂雕与捏雕。徐顺元瓷雕作品以精雕细镂见长,花草虫鱼一经他镂捏而成,无不栩栩如生。徐顺元首创的素胎花筛,令人叹为观止,堪称雕坛一代镂雕宗师。徐顺元是景德镇最早创制瓷雕《龙舟》的作者。 上世纪30年代初,徐顺元多年苦心研究,综合镂、浮、捏、园雕技艺,徐顺元首次创作一尺二寸长的瓷质龙舟而轰动瓷坛。徐顺元瓷雕龙舟制作精巧,构思新颖,其工艺之精细,镂艺之高超,为世人赞叹不已,堪称一件前无古人的珍品。 徐顺元《龙舟》选送美国参加1932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
-
毕伯涛-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毕伯涛 毕伯涛早年曾师从波阳画家张云山学习纸画,旅居景德镇后专攻陶瓷粉彩,擅长翎毛花卉,瓷画以用笔工细、设色淡雅著称。后研习新罗山人一派画风,作品极富生活气息且标新立异,神形兼备。画花鸟善于表现禽鸟瞬间动态与明媚鲜艳的花树,风格俊逸清新,刻意汲取新罗山人画风之精髓, 融会贯通,使瓷画别具一格,对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艺术的昌盛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毕伯涛 毕伯涛
-
徐仲南-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徐仲南(1872—1953),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 江西省南昌市人。作品受清代画家戴熙的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同出一辙,同时,又受海上画派和南宋文人画家东坡居士的影响。 徐仲南自幼家境贫寒,父亲靠帮人打点瓷器生意维持全家生活,儿时的徐仲南仅读了几年私塾。1887年,父亲送除仲南到南昌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受雇画瓷。虽不属科班出身,但由于徐仲南勤学苦练,技艺日长。更由于他对画艺孜孜以求,得与南昌的文人画士和释门画僧结识、交游,从而大大汗阔了眼界, 日积月累,画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研习瓷画技艺,余仲南毅然来到全国的陶瓷创作中心景德镇,这使他的瓷画技艺产生了一个新均飞跃。 清末民初之交,徐仲南声名渐显,求画者日众,遂以卖画所得贩瓷器销往式汉,后又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开“改良瓷店”之先河。 1911年辛亥革命时,瓷店毁于兵燹,徐仲南孑然一身重返南昌卖画。 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然而,归于他与当时的风尚格格不入,更由于也洁身自好、不迎合当局者,所以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由于徐仲南在景德镇瓷艺界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琦等人心志相通、志同道合,1922年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时,徐仲南应邀入社。 1928年,王琦发起成立“月圆会”,邀请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画作诗,研讨画艺,人称“珠山八友”。徐仲南为八友中最年长者,时年56岁。徐仲南以毕生精力投入陶瓷绘画创作,而他的创作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可谓大器晚成。其传世作品大多是30年代以后所作。 就在徐仲南的陶瓷艺术走向巅峰时期,“七七”事变的枪炮声惊破了他的创作梦。为支援前线抗日将士,他在景德镇御窑发起义卖。武汉保卫战爆发,徐仲南冒着日机轰炸,乘船从汉口返回九江,途中解囊救助一位奔赴抗日前线的共产党员。 1948年,年已76岁的徐仲南老人,专程去乐平县举办画展,慕名购画者络绎不绝。乐平展览后又应其弟子邀请,在景德镇民众展览馆再次举办画展,颇具影响。 1949—1 950年苏北水灾,耄耋之年的徐仲南积极参加义卖,筹款救助灾区同胞。当时景德镇名艺术家只有3幅画的义卖任务,徐仲南竭尽全力画了10多幅,犹嫌自己手慢,特地倾平日所画共提交40余幅义卖。其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徐仲南自少时瓷店学徒,毕生从事陶瓷绘画,所学甚广,博采众长。在他近70年的从艺生涯里,无论花鸟草虫,还是人物山水,均有涉猎,而且无不精到。徐仲南青年时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又偏重于松竹。尤其喜爱画竹,可谓对竹情有独钟, 自号“竹里老人”。 徐仲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陶瓷绘画技艺,还十分注重开阔艺术视野以提高艺术修养。早年在南昌时,他便广交画友,文人派画风对徐仲南影响较深。尔后,得以见识清中叶扬州八怪画作,深受黄慎人物画法影响,并以其笔意入画,创作人物瓷画,如《东篱采菊图》粉彩瓷板画题款,径直书拟黄慎笔法。中年以后见识了更多的古人书画佳作, 并反复揣摩临写,尤为欣赏文人画派作品,如宋代文同、苏轼,清代黄慎、石涛、戴熙等。徐仲南效法的文同, 乃北宋中期的文人画家,他将诗歌的意象嫁接至艺术,以所绘梅竹来象征纯洁、虚心、气节、操守,这对徐仲南的人品与画品影响至深。徐仲南中年研习鹿床居士戴熙所画的山水,笔墨虽似戴熙,但丘壑意境却是自己独有的,画之风骨、格调均来自其秉赋与生活。徐仲南画竹亦得戴熙神韵,可是笔法更为松快洒脱,并直取北宋米家皴法画竹石,自成一格。正是如此,才形成了他清逸古雅的艺术风格。 晚年的徐仲南尤爱松竹,其传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尤其是竹石最为著名。他在创作中,既学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笔意,承其风骨,更师法造化。他在自家庭院栽松种竹,体察写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独具风格。徐仲南早期所绘松树浓密虬劲,晚年的则疏放苍莽。所绘竹子多为溪边崖下水竹:一簇簇、一丛丛,或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或琼树临风,亭亭玉立。所绘竹叶多为仰叶,纵笔挥洒,随意疏放,似散似连,疏密有致;设色以墨为主,敷以淡淡的浅绿,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约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他所画的山石也很有特色,石的结构块面多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山石的苍古浑厚,深得米家笔法之妙。细品徐仲南的竹石图,既有古人之笔姿墨趣,更具自然之精神风貌;既给人以满目生趣,更使人感受远离尘嚣的幽静,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总论中提及徐仲南的《风竹图》粉彩瓷板画等作品时,盛赞“这些作品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力求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从徐仲南的传世作品来看,他60岁以后的竹石图多题以行书诗文。其代表作之一的《潇湘雨》粉彩瓷板画题诗日:“曾记潇湘系短篷,隔江烟雨翠重重。惊雷忽报春消息,一夜灵根长箨龙。”写得极有文采,也很有气势。而他的另一件作品《溪竹图》所题诗文:“吴松江水似清湘,烟雨孤篷道路长。写出无声断肠句,鹧鸪啼处竹苍苍。”则写得情思缠绵,婉约凄美。徐仲南的书法笔力劲健,墨色饱满,显得苍润俊朗。他的诗、书、画在其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给人一种清逸高洁的感受。钤印常见有朱文“徐陔”、“仲南”,白文“徐印”、“徐陔”。 徐仲南一生勤奋刻苦,从一名“红店”学徒,一步一步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其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后人所景仰。其子徐天梅、孙女徐亚凤、孙婿张松茂均为景德镇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尽管他在陶瓷界名声鹊起,又有众多高足不离左右,仍对景德镇一慕名拜师学艺的聋儿怜爱有加,不但破例招收,还供其用膳,令聋儿十分感动,短期间技艺大长,出师后瓷画小有名气,可惜早年夭折。生活中的徐仲南为人平和,待人友善,蓄着飘逸的长须,显得温文尔雅,是南昌和景德镇一带颇负盛名的古画鉴赏家,曾在景德镇举办过西泠印社收藏的吴昌硕等人的画展。他于绘事之余,不仅在庭院栽松植竹,种花养鱼,还在书房研玩古董,拉京胡,哼唱京戏,抽空为京剧团画金銮殿舞台布景,与景德镇京剧名角交往甚密,借鉴姊妹艺术拓展画理。他爱竹、栽竹、画竹、咏竹,以竹抒怀,表达了这位“竹里老人”高洁的操守和淡泊的胸襟。 1953年3月,抱病静养的徐仲南,从广播的哀乐声中惊悉斯大林逝世,挣扎着立起面对斯大林遗像默哀。7月份,81岁的竹里老人,走完了他爱竹绘竹的艺术生涯,撒手人寰。
-
田鹤仙-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田鹤仙,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鹤仙,号梅华主人、荒园老梅。少年时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年曾任景德镇税务局职员,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后来才加入绘瓷行列。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鹤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画家王冕的影响,其竹杆似断非断,节节相连的用笔及构图无处不体现王冕的绘画精神,“珠山八友”发起人王大凡赠有“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的赞誉诗句。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田鹤仙 田鹤仙
-
程意亭-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程意亭,字“甫”,别号“洎山山民”,斋名“佩古斋”。江西乐平人,生于1895年,卒于1948年,近代著名陶瓷画家,“珠山八友”之一。他自幼喜爱绘画,1911年(16岁)人江西陶业学堂图画科,从张晓耕学画山水花鸟、勤奋好学,具有坚实的国画基础功力和娴熟的绘瓷技巧。毕业后先到九江“普芳居”瓷店画瓷,不久又到上海,拜海派名家程瑶笙为师习花鸟,技遂大进。1920年至景德镇开业,并潜心攻习花鸟画。经数年的刻苦努力,创作出自己的特色。1940年前后进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教员。抗战期间回乐平、以卖画度日至病逝。逝后在其卧室内发现大量的白瓷板与宣纸画稿,同行惜其早逝。程意亭善画花鸟,鸟态矫健,又善画菊、画幅丰满,以步取胜。他还善制颜料,其色秀丽、庄重、古雅。他漂研制作的颜色,在“珠山八友”中第一,许多画家和瓷绘技师,都喜欢用他制作的颜料。程意亭擅长画花鸟,深得师传,刻意创新,极具特色。他作画构图独特,运笔传神,既注意写实,又善于夸张,笔调丰富而不粗俗,淡雅而不浅薄。画面古朴端庄、清新俏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彩绘《松鹤同春图》瓷板画,以设骨法绘古松枝老叶茂,树身以墨彩皴擦渲染,表现斑驳质理;松枝盘曲虬转,复以赭石着色;鹤羽洁白,鹤顶染以鲜红彩料更显精神。石边以红花绿叶相衬,以没骨法绘染而成。程意亭绘瓷花鸟,向以严谨工秀而著称,此画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
汪野亭-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汪野亭 (1884—1942),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工画花鸟、山水。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别具一格。为瓷都景德镇二十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他从艺30多年从未离开过景德镇,创作了许多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美作品,受到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睐并争相收购。
-
邓碧珊-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邓碧珊,字辟寰,号铁肩子, “珠山八友”之一。生于1874年,卒于1930年。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科举废除后,在余干县从事教学,后来到景德镇瓷业学堂任教习,于是一面代人书写瓷字,一面功习鱼藻画技。他博学善书、篆书尤佳。首创使用九格画瓷像,又熟悉西洋画技法,颇受绘瓷艺人尊敬。据说王琦师法邓碧珊,学习画瓷像技艺。邓碧珊擅长粉彩鱼藻,其技法颇受日本写实绘画影响。他自幼生活在鄱阳湖畔、常常钓鱼、打鱼,非常熟悉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于是,他所画的鱼藻特别真实、生动、活泼。所作“游鱼”,相互联系,来往有势。他论述画鱼秘诀,在于“游而不散”。如彩绘《鱼藻图》瓷板画,他以柔和的设色,工细人微的笔法描绘池中三尾游鱼,配以碧草浮萍、悠沥自在、池水如镜的情趣。正如作者题诗: “山外斜阳半未沉,清溪芜草绿阴阴,此时我也知鱼乐,不是雷同庄子心。”此作未画水波涟漪,仅以水草游鱼即得碧波云意。鳞光点点晕色极富层次,这种细腻的笔调优雅的笔趣、明显受本日写实画风之影响。因为他的鱼藻画得好,故在景德镇享有“鱼王”之美称。
-
王琦-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珠山八友”思想成熟的时候,清朝的统治已经结束。这在陶瓷的创作思想上是获得了解放。下面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慢慢解读。王琦(1884-1937)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潘陶宇等人的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928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作为“八友”之首. 王琦,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1884——1934年,字碧珍,号陶迷散人,早年以捏面人为生,1901年来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后又学习钱慧安的绘画艺术,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很快就超过碧珊先生。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赠王琦“神乎技艺”一匾,从此声名鹊起,财源滚滚而来。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接触扬州八怪,尤喜欢黄慎的画风。黄慎,号婴瓢子,专攻人物、兼画山水、花鸟,人物画以狂草笔法作画。王琦因捏过人像、雕塑、画过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画明暗画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在此之后,王琦的画风,始终没有摆脱黄慎画风的影响。因此,王琦的绘画风格虽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但他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的画风,仍保留黄慎的画风,而尚未自成一格。 王大凡, 祖籍陕西台元,祖上因避战乱,迁居安徽黟县,1888——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 。少时在姐姐家的“红店”学画陶瓷古彩,此时汪晓棠也在姐姐家的红店画粉彩,有机会接触到汪晓棠,拜晓棠大师为师。王大凡早年学习沙山春、钱慧安、费晓楼的绘画艺术,中年学习吴道子、陈老莲、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可谓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制成法家。王大凡在浅绛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绛彩法画起死回生。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其代表“布袋罗汉”,形态逼真,神情庄重慈祥,其动感飘逸,用笔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1915年作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汪野亭,1884年一1942年,字平,号传其居士,江西乐平人 。早年在波阳拜张晓耕、潘陶宇为师,绘画艺术来源明朝朝画家沈园和清代画家王石谷的绘画艺术,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成为名噪一时的青绿山水画家。 邓碧珊,1874年一1930年,字壁寰,号铁肩子,清末秀才,江西余干人,早年靠绘画瓷板肖像为生,陶瓷肖像结画是他发明的。邓碧珊专功鱼藻兼画花鸟,邓碧珊的鱼虫,在设色上受东洋画艺术的景响,他的笔及构图又受宋画的影响较深,他的早期花鸟又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足见邓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毕伯涛,1886年一1962年,号黄山樵子,安徽歙县人,清末秀才 。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以金石、诗、书、画傲视瓷坛,毕伯涛的绘画艺术来源于清代画家新罗山人。 何许人,别名花滋,1882一1940年,安徽南陵人 。何许人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高手,自己又开设“红店”自产自销,设帐授徒,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曾在北京客居数年,结识许多前清的八旗子弟,前朝遗臣贵族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临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回景德镇后,他在陶瓷上创作的许多山水作品和雪景山水大都是结构紧凑,构图大方,用笔流畅。但何许人的山水画有董源、巨然的影子,有浙派山水吴伟、戴进的流脉;从何许人的山水作品,我们不难看出,画家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可惜,天不假年,何许人终难大家,而只能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杂家。 程甫,名意亭,字体孚,斋名佩古,别号翥山樵子。江西乐平人,1911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班,师从张晓耕、潘陶宇,后赴上海,拜上海浙派画家程瑶生门下,成为程瑶生的入室弟子,在上海数年,其花鸟画艺术,深得南宋画院派的艺术精髓,画艺日渐成熟和完美。 刘雨岑,1904年一1969年,原名玉成,后改雨岑,雨诚,斋名觉庵,别号澹湖鱼,六十岁后雅称巧翁。安徽太平人,客居江西鄱阳,15岁就读于饶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为潘陶宇的弟子,一九二二年来景,为当时瓷画肖像名家朱受芝的乘龙快婿,擅长陶瓷粉彩花鸟。早年受华喦的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 徐仲南,l872年一l952年,徐陵,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 。少时入南昌人开的“红店”学瓷艺,l9l8年受聘于江西瓷业公司管理美术陶瓷,工于松竹、淡雅诗意 ,自成法家。作品受清代画家戴熙的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同出一辙,同时,又受海上画派和南宋文人画家东坡居士的影响。 田鹤仙,l894一l952,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少时客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期任职于景德镇税务局,后受聘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鹤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画家王冕的影响,其竹杆似断非断,节节相连的用笔及构图无处不体现王冕的绘画精神,“珠山八友”发起人王大凡赠有“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的赞誉诗句。
-
金品卿-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斋号环翠亭。安徽省黟县人,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年),供职景德镇御窑厂,是光绪初年浅绛彩绘名家,景德镇文人派画瓷先驱之一。他擅长浅绛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山水画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代沈石田的画;花鸟画宗华新罗一派,笔力潇洒,设色清丽;人物画有黄慎笔意,用笔刚劲,落落大方;工行草有董其昌遗风,犹然自如,颇具特色。他不仅擅长浅绛彩,而且还擅画粉彩,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与晚清名画家任伯年的影响,为晚清极为优秀的绘瓷名家。如圆形浅绛彩绘《秋声图》瓷板画,绘一纺织娘振羽低头于月季花枝上,一侧红花如火,仙人掌节节如碧玉。此画工写兼备,画秋虫尤能毫发毕现,弯须健肢,俱见画家笔底功力不凡。花、叶则用点风之法为之,行笔干净利落。全图色彩鲜丽,构图优美,雅致脱俗,韵味无穷。
-
程门-景德镇市近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晚清至民国初年,景德镇由于浅绛彩极盛,而造就了一批专画浅绛彩的名家。程门就是最早从事浅绛彩著名画家之程门(1908年前卒),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人。工书善画,尤以画著称。其供职景德镇御窑厂,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鱼、虫、鸟、兽兼擅。在咸丰、同治时期名噪大江南北。彩绘浅绛《仙寺图》瓷板画。该作品以墨彩和赭石画山岗雄峙耸立。山体以迅疾短促的斧劈皴、刮铁皴为之,山石方硬坚实,山头略置矾头,山间有溪水如匹练直挂,注入山脚潭中。潭边崔石如琢,上杂树扶疏,苔青草茂,有山寺屋脊隐约可见。他的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芒遒古,为得唐伯虎山水之气势。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所绘景色,亦合时宜,确为程门之佳作。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程门 程门
-
邓肖禹-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名云耕,室名“为绚画馆”,原籍江西省余干县,1920年11月出生于景德镇,2000年10月病故,享年80岁。生前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家,曾任市书画院画师、市人大代表、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邓肖禹受其祖父邓碧珊(“珠山八友”之一)等前辈影,向,自幼对陶瓷艺术具有浓厚兴趣,13岁进入江西瓷业公司学艺,其间曾得到程意亭、刘雨岑等名家指点,受益匪浅。 40年代后期,他开始独自画瓷谋生,并崭露头角,被人们誉为“小名家”。1950年进建国瓷厂工作,1958年调入艺术瓷厂美研室。他从事陶瓷美术创作60余年,精晶迭出,艺名远扬,在陶瓷美术界颇有美誉。邓肖禹擅长粉彩花鸟和鱼藻,亦作纸画,他崇敬高奇峰、张书旗之画风,效法景德镇花鸟瓷画名家程意亭的笔意和技巧,深得岭南画派之精妙。他的花鸟画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尤喜给雄鹰、白鹤、家鸡等,他善用中国传统的寓意手法,使画面具有无穷的意境,作品生动活泼,构图新颖别致。他的画形神兼备,工写并用,用笔多变,自成一格。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邓肖禹 邓肖禹
-
潘文复-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潘文复,原籍江西波阳,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195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成为首届学员。1962年毕业分配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他曾任艺术瓷厂总工艺美术师、艺术瓷厂厂长、香港合资企业“艺宝陶瓷有限公司”中方代表、副总经理,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景德镇美协理事,1978年被授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于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3月因病故世。 他自幼生长在陶瓷美术世家,叔公潘勾宇为清末民初粉彩瓷画名家。受家庭影响,又得益名家张志汤培育,他秉承天赋、好学求进,大学毕业不久成功地创制了高温色釉粉彩,开拓全新的陶瓷装饰语言。他擅长高温色釉装饰,有厚实的传统粉彩瓷画功底,善于表现山水、人物、花鸟,作品既体现材质的自然美,又具有工笔瓷画的意趣。他熟练掌握运用色釉7大类30多种色调的性能运用于陶瓷装饰。1983年经有关部门鉴定创制的粉红、淡绿、淡蓝、淡黄五彩玲珑釉为国内首创,并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的代表作品《金色桂林》300件梅瓶,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次全国陶瓷艺术展览,并于1978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作品评比一等奖,现藏景德镇陶瓷馆。潘文复潜心创作,陶醉于挥毫运笔间,先后创制了《井冈山》、《春雨》、 《桂林山水》、 《山村新貌》、《丽人行》、 《西厢听琴》、《黄山》 《晚霞印象》、《牵牛花》等大型色釉装饰瓷。 “色釉粉彩”的研制, “仿古瓷”的研制这二项成果,为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曾赴香港、日本、美国参加陶瓷展览并现场表演。
-
魏墉生-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又名魏荣生,生卒不详,1956年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社供职。他曾师从王琦(“珠山八友”之一),擅画粉彩人物。后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技艺学校(陶瓷学院前身),担任粉彩课的教学工作。以绘制粉彩古装人物画为主,兼攻填色、洗染。曾以“龙女牧羊”粉彩瓷板画作课堂示范作品,让学生临绘学习。1956年前后调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桃李满天下,为陶瓷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曾龙升-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1900—1964年)陶瓷艺术家。字龙生,江西丰城县人。14岁到景德镇学习陶瓷雕塑,由于他刻苦钻研,技艺进步很快。早年创作的3米中山瓷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他的传统技法基础雄厚坚实,又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探索新的道路,追求新的风格,使作品达到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精于传统人物瓷雕,如“十八罗汉”、“济公和尚”等久负盛名。他还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歌颂伟大时代的作品和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都获得很高评价。主要作品有天女散花、大龙船、钟馗、胖娃娃等。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曾龙升
-
章鉴-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字惕吾,江西抚州临川人,生于1917年。十六岁,经“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指点,考入浮梁县立“陶瓷职业学校”饰瓷课学习陶瓷绘画。十八岁在珠山中路开设“章鉴画室”,以陶瓷肖像艺术为营。1950年,他作为文化艺术界特邀代表出席了“江西省首次人民代表大会”;1952年,加入陶瓷工艺美术合作社;1954年参与中国轻工业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的组建,后任该所美术研究室主任;1955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他先后担任江西省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省、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省、市政协委员,省、市民盟委员,省、市人民代表。 章鉴在六十多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师古人,讲造化,学众长,求创新,开辟了独特的陶瓷写真艺术风格,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青中年时期,以陶瓷肖像画为主。其主要成果是:改变了彩色瓷像作色以麻色打底加彩的一贯绘制工艺,发展为以多色彩直绘的绘制方法,使人物肖像色彩丰富,富有质感,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他的后期作品,成功地将瓷像写真绘画艺术运用到陶瓷绘画之中,创造了陶瓷艺术综合装饰新方法。他集油画、水彩、国画等技法所长,采用多次彩绘用色,多次烧烤的制作方法,使作品色彩多变,主次协调,层次丰富,质感性强,既有水彩画的变化韵味,又有西洋油画的浑厚质感,为陶瓷美术开辟了新的途径。 他的艺路宽广,题材丰富,不拘一格,有不少成名之作。1949年11月,绘制的3.6尺彩色瓷板像《斯大林》作为我国赠送苏联元首斯大林七十寿辰的礼品;1952年绘制的《马、思、列、斯》瓷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赠送苏联红军节日礼品;1953年绘制的500件鱼尾瓶《创始人》,作为我国赠送莫斯科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礼品;1978年绘制的两幅《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瓷板画像在北京展览会上分别获得国家一、二等奖;1988年绘制的300件《金鱼》簿胎皮灯获中国轻工业部特等奖;他还与人合作完成了北京首都机场大厅的巨幅壁画《森林之歌》和人民大会堂江西大厅的巨型壁画《井冈秀色》。晚年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他笔下的猫、蝶、小鸟、金鱼、走兽都是生气勃勃。代表作有《八骏图》大壁画,《骏马、猫蝶》双面画本金图案八寸薄胎碗、《骏马奔腾》150件花瓶、 《金鱼》簿胎皮灯等。他的作品常送日本、美国、马新泰、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展销,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而收藏。1997年在香港工商界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陶瓷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他和侄儿章文超多幅毛泽东各个时期的瓷板画相,受到各界人士好评。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章鉴 章鉴 章鉴
-
黄海云-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 作品: 简介: 黄海云,原籍江西丰城人,1920年出生,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江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黄海云11岁到景德镇拜师学艺,开始研习陶瓷美术。年,辗转去上海遍访名师,以画会友,并专司陶瓷彩绘。 1952年,出任景德镇市第一生产合作社彩绘车间主任。同年,举办“黄海云日用陶瓷作品展”,展示了数十套由他创意设计精心装饰的日用陶瓷,为新花面、新器型的开发作出了示范。 1954年,黄海云人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综合装饰创作设计。1955年兼任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后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辅导教师。他从艺生涯长达60余年,创作了诸多陶瓷艺术精品,建树最高的是日用陶瓷新花装饰,为景瓷产品更新换代,适应现代生产工艺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作出了贡献。其人其作载入《中国现代陶瓷全集》、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台湾《紫玉金砂》等书刊。景德镇电视台曾对其作专题报道。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海云 黄海云
-
龚耀庭-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龚耀庭(1910—1975年)陶瓷美术家。江西南昌人。10岁即在景德镇何德达瓷店学艺,对陶瓷美术技艺刻苦钻研,年青时在山水瓷画方面颇负盛名。解放后,技艺进步更快,在山水画方面,不论青绿、浅绛、雪景等都能尽其所长,特别是浅绛山水画更为出色。对于工笔山水中的一草一木,树石楼台,无一不精。1964年他到黄山写生以后,在山水瓷画上兼工带写,以浅绛为基调,其画不仅表现笔法苍劲有力,而且刻画细腻,设色雅致而明快,构图生动,变化自如,突破了山水瓷画大红大绿的俗气,给人以意境深远的美感,格调高雅,自成一家,是景德镇颇有影响的粉彩工笔山水画家。其主要作品有粉彩工艺山水梅瓶、“假日”山水瓷瓶等。
-
史丽婷-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史丽婷简介 • 作品 史丽婷简介 史丽婷工艺美术师,1986年出生于景德镇,自幼酷爱绘画,大专学历。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景德镇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共青团景德镇市珠山书画研究院委员。擅长釉上新彩工笔花鸟、人物画。2008年《浅谈中国花鸟画与陶瓷新彩花鸟画的关系》发表于《景德镇陶瓷》杂志。2008年8月陶瓷作品《野趣图》参加“千年瓷都景德镇十大杰出陶瓷艺术新星选拔赛”中荣获银奖,并评上了景德镇市“十大杰出陶瓷艺术新星”荣誉称号。同时,2008年8月荣获抗震救灾重建汶川名瓷名画慈善拍卖会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重建汶川爱心大师”荣誉称号。2009年2月荣获第四届景德镇市“全市十佳共青团员称号”。陶瓷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艺术传略和作品被编入《景德镇瓷都晚报》、《景德镇青年陶艺家作品集》、《2006年陶瓷艺术台历 》、《2006瓷商精粹》、《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书画作品集》、《意象·精神-中国画创作在线学术邀请展获奖作品集》、《三省五县职工书画联展作品集》、《英国珍宝博物馆精品藏典》、《无锡当纳利广告》等画册,报刊。陶瓷作品评价频高,已受到,陶瓷爱好者以及收藏家的青眯与好评。联系:13767814381 作品 编辑本段回目录 史丽婷史丽婷 史丽婷 雨过莲塘鱼更欢史丽婷 报春图 史丽婷 史丽婷 靓影 史丽婷 史丽婷 亭亭玉立
-
陈年彬-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陈年彬 • 作品 陈年彬 陈年彬-陈年彬 艺名:竹轩山人,1961年12月陈年彬生于景德镇。陈年彬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邀研究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暨荣誉博士,景德镇书画院高级专业画师,陈年彬毕业于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江西分校和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陈年彬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书画印常务理事,剑光书画院高级院士兼一级美术师,国际高岭陶艺学会会员。在东风瓷厂研究所专业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近三十年。 陈年彬85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为师,深受其教导和指点。陈年彬作品获国际﹑全国﹑省﹑市级奖五十多项,其中在多届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中,陈年彬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及创作奖,如陈年彬200件釉下彩《晨曲》花瓶获第四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一等奖;91年陈年彬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和中国国货精品博览会金奖一项,银奖二项,铜奖一项,如陈年彬《远航牌英碗》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5年10月陈年彬陶瓷绿珍珠颜色釉《月夜》和颜色釉《秋日的私语》双双都荣获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国际艺术金奖,并享有世界"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85年陈年彬"百鸟朝凤"特大件菊口薄胎碗获轻工部优秀产品奖;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99年陈年彬200件釉下彩《秋语》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96年陈年彬"丝瓜小鸟"国画被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陶瓷作品远销世界各地。陈年彬个人传略和陶瓷作品载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和《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以及《世界名人录》等辞书和《景德镇陶瓷全集》、《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以及《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陶瓷艺术作品选》和《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等大型画册,陈年彬国画作品载入《中国艺术作品大全》(获优秀奖)和《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获银奖)以及《中华热土》。人民日报《人民文摘》、《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知识窗》、《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等报刊共发表作品七十余件,其中论文"历代陶瓷与吉祥图案的联系与发展"(获政府奖)、"金色陶瓷艺术装饰"(获特等奖)、"中国龙与陶瓷文化"、"陶瓷与中国画"、"景德壶"等。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陈年彬
-
罗智韬-陶 瓷 艺 术 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罗智韬简介 • 作品 罗智韬简介 罗智韬1987年出生于景德镇,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美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尤其对陶瓷艺术非常喜爱。师从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其松名下,(景德镇政协委员),擅长釉上新彩工笔花鸟画。2011年《浅谈新彩花鸟画的技法与创作》发表在景德镇陶瓷杂志第5期。现就读于陶瓷学院美术系,在教授和老师的指导下,陶瓷技法日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花鸟画的风格。作品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人士的青睐。18979872488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罗智韬-作品
-
傅尧笙-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江西临川人,1935年生于景德镇,卒于2003年。他12岁起便进瓷厂做工,195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进修班,1978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 “八大山人”研究会会员、并曾选为景德镇政协委员和文联委员,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 傅先生精通各种彩绘手法,既擅长青花,釉里红、颜色釉和釉下彩绘,又对粉彩、新彩等釉上装饰有很深的研究,他能工善写,巨细皆宜,工笔如仕女作品,细致入微,毫发不苟;写意民窑青花,虽寥寥数笔,但意趣横生,让人浮想联翩。小如鼻烟壶,方寸之间神意自足;又如六米长的大型瓷板壁画,得心应手,气势恢弘。粉彩薄胎碗,人物众多,各具神韵。 傅尧笙的作品,深受国内外专业,博物馆和各界人士的青睐和收藏,有数十件作品在海内外展出并获大奖。主持创作设计的“青花梧桐餐具”,在巴拿马等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金牌; “青花斗彩丝路花雨”获景德镇首界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一等奖; “江山如画”、 “春风又绿江南岸”风景日用陶瓷文具作为邓小平出访日本的礼品,赠送给田中角首相(复制品现藏于东京博物馆);大型粉彩薄胎碗“贵妃出浴”等被国内外大型博物馆收藏;他创作成功的直径为1.8米的巨型瓷盘“三顾茅庐”,作品规格之大,工艺之精细,画面之美皆堪称稀世之作。
-
章文超-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章文超 男,原籍江西省临川县1932年10月出生于江西临川。任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研所副所长。现任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1978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系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章文超14岁由家乡来景德镇,随叔父、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章锦学艺,受其严格教习,刻苦练习人像瓷绘,苦学工笔技法,从不懈怠。此后,他由浅入深,摸索瓷像画艺术规律;学习相关的素描、油画、摄影、人体解剖知识;掌握颜料色彩、陶瓷材质、烧成工艺的特性;注重人物写生,观神察志,写形传情。博采众家之长,自求一家工艺。日积月累,画技愈精。
-
康家钟-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陶瓷美术家。四川宜宾县人,1955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1956年进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从事陶瓷雕塑工作,虚心向所内陶瓷艺人及名师学习制瓷技术及陶瓷传统艺术,倍受曾龙升、杨海生等前辈的教益,以后受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周轻鼎的启迪,从事动物雕塑的创作,并对颜色釉用于雕塑作品进行了探索,使色釉广泛用于雕塑。他的动物雕塑的手法,对景德镇雕塑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展或国外陶瓷展览,主要作品有色釉装饰挂盘,古代中国发明家组雕,以及和王锡良合作的“井冈山”陶瓷浮雕壁画等。
-
叶冬青-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叶冬青是安徽黟县人,1923年10月出生,卒于1995年11月,陶瓷美术家,专长陶瓷图案装饰,所绘金龙,维妙维肖,博有“画龙专家”之誉。他的作品色彩繁而不杂,讲究工笔描绘,特别是龙、凤的装饰画颇有神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作品多次送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深受好评。 叶冬青的作品以博取胜,能把唐代的雍容典雅,宋代的严谨精致,明代的劲健挺拔,清代的华丽工细等画风融为一体。既专长宝相、缠枝、吊灯洋莲、吉祥纹样;更专长龙风的绘画。不仅能画出各种龙的变体,如虬、螭等,,且所绘的龙颇有脱颖而出之感。所绘龙颈是根据古代对龙的描绘;牛鼻、鹿角、狮毛、鲤髯凸眼、高额、融入现代审美趣味来进行造型的。龙身不是如蟒蛇状之旧俗,而是根据龙头比例,用黄金分割法来进行组织,颇有新意。龙爪富有鹰爪的抓举动态,给人以强烈的力感。总之,他笔下的龙,不是传统的变形,而是自己理想的化身,不是唬人的偶像,而是具有腾云闪电,挟风镇雷富有生命的精灵。代表作有粉彩“云龙图案”鸡心瓶,粉彩“西番莲”800件莲子缸,粉彩“九龙”薄胎碗,均由景德镇陶瓷馆收藏。曾赴澳门进行陶艺交流。 《景德镇日报》、《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对其传略和作品作专题评论。
-
曾山东-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曾山东:男,原籍江西省羊城市,1926年6月出生于景德镇龙船弄瓷雕艺人之家。其父曾龙升,是景德镇瓷雕名师,陶瓷美术家,是“陶瓷曾”的创始人,与天津“泥人张”、佛山“陶塑刘”并称为中国雕塑巨星的工艺美术家,6岁那年不慎落水得病,用药不当,致终生聋哑。8岁正式随父学艺,在父亲悉心授导和严格要求下,他克服生理缺陷,从复制开始,苦练基本功,14岁时,便能独立创作。曾山东高小文化,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现任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会员、江西省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景德镇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1961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曾山东善于创作气势恢宏的大型组雕,代表作有《飘海八仙降八兽》《伟大的胜利》、《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奋战众天神》、《十二花神》《三星下棋》等瓷雕,反映了他独特的创作才能。 其子曾继荣13岁随父学艺,酷爱瓷雕,是继承“陶瓷曾”的第三代主要传人。
-
胡献雅-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胡献雅(1902——1996)字正民,江西省南昌人,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教授,擅长国画。胡献雅先生是江西辛亥革命老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胡廷銮的次子。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第一所高等美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南京等地,以画会友,广结翰墨之缘,与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过从甚密,成为事业上的知己。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积学致远,终于跻身于大家行列,成为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华全国美术协会第一届理事.
-
章仕保-景德镇政府授誉陶瓷美术家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目录 • 简介: 简介: 章仕保(1909~1987),江西进贤县人,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花鸟草虫,精于墨彩花卉。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辛勤耕耘,精研古今中外名人杰作,广收前人精华,博采当今之长,融汇贯通,终于形成了“高古典雅,雄浑深沉”的画风。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如《鹦鹉桃花》、《鹦哥石榴》曾受到周总理的赞赏,被选为国家礼品瓷赠送外国首脑。章仕保常说:“花鸟画不是标本画,它不仅要描绘花鸟的形态结构,重要的是表现花鸟的神韵”,在他笔下,翎毛花卉不是呆板的图象,而是表达情感的象征,并非无声的死寂,而是诗与画的结晶. 章仕保深谙陶瓷装饰的特点。陶瓷艺术是主体艺术,具有多面性。因此,他的作品能根据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根据不同的器型在主要部位进行重点装饰,富有“满”的特点。使人从任何角度都能欣赏到陶瓷装饰图案。 他的作品还有穿插有致,满而不乱的特点。他在创作中力避满而呆的通病,讲究主题纹饰与次要纹饰的交错衬托,使作品疏密虚实开合有序。如《百鸟图》,由四块三尺六寸瓷条组成,春夏秋冬皆备。在《百鸟图》中,鸟的飞鸣和花的静美造成了静与动的对比。由于他处理巧妙,避免了花的“静板”,并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进发出活泼的生气;静态的花卉化为富有生活情趣的欢欣感,犹如把我们带人了百鸟和鸣、百花吐芳的妙境。